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频道 > 人文交流 > 详细内容
中央《百家讲坛》之路坎坷 前程一片光明
发布时间:2010/5/26  阅读次数:18606  字体大小: 【】 【】【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另有同名杂志。  

  现在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先进的技术给流行文化的传播带来了非常大的动力。大众文化实实在在不可抗拒!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传媒的处境很尴尬,怎样担负起文化使命是需要我们“传媒人”考虑的问题。

  中国国内的电视节目相当多的都是娱乐性的节目,在新闻节目突破上不太多,或者说有困难。其实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文化!

  真正的历史学家中的大家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相当多的人都非常喜欢听故事,而历史正是由故事构成的。  
  

  《百家讲坛》的文化使命,不仅在于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安静静的课堂可以去读历史、读文学,我们还有一些文化的追求,我们希望改造中国研究历史和文化的学风,我们希望每一个专家都能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来写出今天新的更伟大著作,来丰富我们的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坛。

  解如光,国家高级导演,中央电视台资深策划人,原《百家讲坛》栏目总策划,曾任教中国传媒大学,现任《人与社会》栏目总策划,导演《阅尽人间》、《寻找无形良田》、《雪域之梦》、《走近西藏》、《逛胡同》、《赶车闯香港》、《灵芝老人》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都曾获国家级政府奖。

  《百家讲坛》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原来我们这行人叫“新闻人”,搞新闻的,现在改了,改名叫“传媒人”。我觉得传媒好像更确切一些,因为它涵盖的东西更多了,比以前更加丰硕了。我自己做了一辈子传媒,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到现在60多岁了,还在干这一份工作。一方面是源于对职业的热爱,另外目前有一份离不开的原因,是跟我自身所担负的或者说我自己愿意去担负的文化使命密切相关。

  现在这个时代人们都说是一种“大众文化时代”,当然还不完全是,是正在向这个时代过渡。中国的文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代。

  原来是文化的权力时代,大家都知道的过去所谓的文化都得要考秀才、当举人、考进士,读书人才有文化,老百姓没有文化,所以社会就形成一种风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把文化当成非常了不得的事,因为文化和权力紧紧相连的。

  后来我们进入了一个“精英文化”的时代,精英文化最典型的一个口号叫“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大众服务”,那就是精英为老百姓服务,为大众服务。我们解放以后一直是执行这一方针,这个方针并不是不好,但是一个“为”字,有的时候“可为”,有的时候“不可为”,有的时候你会做出一些强加给别人的“为”,比如像八个样板戏等等,这就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

  很快文化就进入一种“大众文化时代”,  大家看到了,在中国仅仅30年时间,几乎到处都是大众文化,在文化市场上它们应该是绝对的主力。我们以往牵挂的很著名的歌唱家和老演员们渐渐地看不到踪影了,那些严肃的艺术家曾经一度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但是无奈,“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大众文化为什么会迅速地占领了整个文化市场?这里边应该说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互动而形成的结果,是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论美国的民主》作者托克维尔曾说:“大众文化像一股巨大的浪潮,席卷着一切人和一切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都会把你卷进去!”他其实说得很好。大众文化在中国也是一样的,我们应该说大众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其实反映了大众在文化上的一种强烈要求。

  其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处境很尴尬的是大众传媒,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传媒跟西方传媒是不一样的。西方传媒一般肩负三个任务:第一个是监督政府,第二个是提供信息源,第三个是所谓的记录历史。我们在监督政府这方面要比他们弱,但是,我们兼任政府的宣传教育功能,所以我们和西方的传媒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还有一点很薄弱的地方,就是新闻的来源往往比较单面,信息源比较少,所以要走这条渠道来复兴传媒业显然是做不到的。只有在娱乐节目上下很大工夫,大家现在看到了,中国国内的电视节目相当多的都是娱乐性的节目,在新闻节目突破上不太多,或者说有困难。其实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文化!

  2001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档节目,就是中央十套科教频道。当时设计这档节目时主要想到这个节目主要是面对知识分子,一开始提的口号是“三品”——教育品格、科技品质、文化品位,很清楚,就是要给知识分子一个频道。当时我在十套做了几个教育性的节目,我们坚持到2004年左右,不行了。虽然我们干得很苦,加班加点。但是效果始终不佳,收视率不行。

  有一个节目,做得很专业,可能是搞美术专业的人特别喜欢看的,叫做《美术星空》。这个节目几乎所有的画家都喜欢,说这是中央台唯一的一个由内行做的非常专业的文化节目,而这个节目被彻底地取消了。因为它的收视率太低,那些喜欢看这个节目的画家,按理说他们应该是忠于这个节目的人,但他们恰恰都是一帮不看电视的人。

  我原来还做过一档节目叫做《当代教育》,我们的播出时间恰恰是老师看不到的时间,这怎么会有收视率啊?而且我们讲的那些事情,说实在的,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愿意看,因为我们都不是做教育的,你怎么能做得让内行人喜欢呢?你是个大众传媒工作者,说实在的,在泛教育的范围之内你可能还能讲两句,真正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上我们是没有的,但我们偏要做这样一档节目,最后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来源:新华日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