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美育教育 > 详细内容
学生书写能力越来越差 “书法”再次走进课堂
发布时间:2011/8/29  阅读次数:4567  字体大小: 【】 【】【

       书法,是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针对这一情况,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校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设置书法课程,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争取在今年秋季正式开课。



  今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学生汉语能力下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也曾表示,目前正在制定《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中小学生将恢复书法课程。

   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表达意境极其广泛。“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学习书法,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旺盛的进取精神科学的思维活动,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来潮,半途而废;必须深入生活,扩大视野,防止狂妄虚伪,恃才傲物;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防止墨守成规,舍本逐末;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丑;必须贪恋欣赏,鉴往创新,防止陈陈相因,依然故我。否则,会虚度年华,将一事无成。总之,临池泼墨,快乐无涯,愿我们积人类之聪明才智于笔下生花吧。

  教育部下发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意见指出,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对于书法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有条件开设书法课的地区,教育部要求争取在今年秋季开设书法课。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必须做好开课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书写能力差,在笔者看来,还受另外两大因素影响。一是中小学的作业量大,学生们为赶写作业,不得不提高速度,导致书写越来越潦草,越是高年级,由于升学临近,这种趋势越严重。我就遇到多位小学生,一二年级写汉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而到了三四年级就龙飞凤舞了,问他们及其父母的原因,都是要提高作业速度,就不能再讲究,只要不写错、能识别就行。毕竟相对于书写分,做题速度慢的损失更为巨大。

  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的审美情趣,在中小学的教育中,越来越淡化,而更多强调的是应试工具属性。此次教育部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可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和艺术课,哪一门不是豆芽课、副科,不被学校重视。在高中阶段,还有多少学校开设选修课,大多数选修课早已被高考科目所霸占。

  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形,笔者对每周上一书法课的效果,并不感到乐观。这要么成为新的“豆芽课”,要么“临时响应”做做样子之后又恢复原样。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