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国画家名录 > 详细内容
国画家:刘伯骏
作者:陈清泉  发布时间:2009/11/10  阅读次数:30513  字体大小: 【】 【】【

      刘伯骏,笔名老牛骏,  1921年生于四川宣汉。1942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深造,师从潘天寿、吴茀之、李可染、诸乐三、林风眠诸教授,主攻写意花鸟,兼习指墨。1947年毕业后,在杭州国立艺专吴茀之、诸乐三、潘韵诸教授的支持下,潘天寿校长为其在湖州韵海楼举办了“潘天寿门生青年国画家刘伯骏作品展览”,1948年春在国立艺专前任校长陈之佛教授推荐下,与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陈之佛等同列在南京举办的“现代名人书画展”。上世纪50年代初,从抗美援朝战场转业,回到老家大巴山区,潜心探究诗、书、画结合的高境界,执着追求中国画的精气神。199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伯骏书画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一同为画展剪彩,中央、国务院一些重要机关领导和首都艺术界名流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四十多家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荧屏绘萃》栏目还对其作了专访,同年10月应邀到中南海参加了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全国百名书画家笔会活动,其作品二幅被中南海收藏。2005年8月、10月和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先后多次播放了对他的专访。《美术》、《画廊》、《中国书画报》多家专业报刊作了重点推荐。多年来,先后有多幅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各界朋友收藏。北京画展至今,谢绝一切社会活动,潜心于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新。“广泛吸取民间绘画和西方现代抽象性、表现性的手法,融汇贯通,大胆创新,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大巴山走出的国画家——刘伯骏  

    开场白:画家刘伯骏在他20多岁的时候,曾经举办了一次非常轰动的画展。当时画展的名称是《潘天寿门生青年画家刘伯骏画展》。在潘天寿众多的弟子当中,能够获此殊荣的大概也只有刘伯骏一人。但是在这之后,刘伯骏却从我们的视野当中消失了五十多年。我们对这位“大家”的寻访,是在四川的大巴山中进行的。    
    解说:在1993年6月6日的新闻联播中,曾对当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一次画展作了如下的报道:  

  解说:说到潘天寿,那是中国美术史上泰斗级的人物,被艺术界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是现代中国画史上最富传统修养与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传统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而提到他的学生,人们会马上想到吴冠中,赵无极这些在中国画坛上如日中天的名字。但是刘伯骏的名字,就连专门研究中国美术史的专家学者,也是一无所知。也就是在这次画展后,北京的媒体对这位不为人知的老画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被称为“中国的梵高”,是当代画坛的隐士。2005年7月,《大家》节目组远赴地处大巴山深处的四川省达州市,去探访这位被称为是有着传奇人生经历的已经84岁的老人。话题就从他的老师潘天寿先生开始了。  

  访谈:  

  主持人:您先谈谈您对潘天寿的印象,他对您的影响主要是什么呢?  

  刘伯骏:潘先生他是非常注重人才,勤奋的学生他是特别喜爱。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自己由于是从山区、大山里头去的,是吃过苦头的。  

  主持人:您那个时候是非常想离开山区到外面大世界去。  

  刘伯骏:对的,想自己在绘画上能够学到。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什么当画家这些,主要是想着能学到一点真才实学。  

  解说:达州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边缘地区,辖区内70%的土地都是山地。在历史上,由于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地的交汇点,是出川的重要出口,因此也叫通川。现在每年达州还有100多万人走出大巴山,去到外面的世界,开始新生活。而刘伯骏1921年就出生在达州宣汉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那是一个被大巴山环抱的小县城。大巴山奇绝的风景和家庭的熏陶,让这个山里的孩子一门心思的喜欢上了画画。1942年,21岁的刘伯骏考上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写意花鸟画,这是当时中国艺术的最高学府和最新园地。考上艺专意味着这个山里的孩子终于走出了大山,也昭示着他会有一个不同于父辈的美好前途,而在艺专的学子生活,特别是潘天寿先生对他的谆谆教导,是他最难忘和最引以为豪的人生经历。  

  访谈:  

  主持人:潘天寿先生他其实在艺专的时候,他好像给大家留下个印象,他很少会给学生,亲自给他示范作画。  

  刘伯骏:不示范作画。  

  主持人:从来不?  

  刘伯骏:从不。但是我确实太特殊了。  

  主持人:您看到了?  

  刘伯骏:我是给我作过两次画,这个确实是师生的缘分,确实是我的缘分。我看吴冠中写那个沧桑入画,他讲我跟潘老师学画学了一年多,从没看见过他画过画,我马上就想到我自己,我说你没有看到他画,我看到了。  
 解说:在1993年的画展上,很多人都看出,刘伯骏的作品受潘天寿的影响很深,无论是表现的题材和表现技法,都有着潘天寿的影子。潘天寿画鹰是一绝,而刘伯骏也画鹰。当时参观画展的张爱萍将军就曾有感而发地说:看来潘天寿的弟子是没有画不好鹰的。而刘伯骏跟潘天寿学画是从1945年开始的。当时潘天寿刚任艺专校长不久,能够获得潘校长单独指导的机会,完全是刘伯骏自己争取来的。  

  访谈:  

  刘伯骏:我那个时候才三年级,因为他是校长,虽然没有授课,我都觉得是校长应该向他请教。我就把自己的习作选了一些,上晚自习的时候,我就趁大家上自习,我就悄悄跑到校长住的那个小院里头去了。他第一次看到我很惊诧,我走拢站起,给他行了个90度的鞠躬礼。我说:“潘校长,你没有来之前,我就很敬仰你,我思想上非常地想得到你的教益。”他说:“怎么怎么,进来坐进来坐。”就招呼我到他屋去坐。我就赶紧把画捧出来请他看。他看三四张他就甩,他不开腔。我晓得,我心里头很紧张,我说糟了,我画这样子不该请他看了,早知是这样子我不该来。我有点后悔,自己觉得面愧,太差了。他看到第六张,他说这张还蛮可以的。他是那个浙江口音:“蛮可以的。好的,这张好的。”哎哟,我心里头一下就落下来了。  

  解说:让刘伯骏松了一口气的是他画的一张竹子。老师的一句肯定的话,他对刘伯骏的影响之大,恐怕潘天寿自己都没有想到。日后刘伯骏画了大量的竹子,这跟潘天寿当年的话肯定有着莫大的关系。  

  刘伯骏:为什么我现在画竹子,一直是这样子坚持画,就是因为他肯定了,  

  就肯定了。所以了这个考了第一,那我就是应该发挥这个特长。  

  主持人:这是您第一次见潘天寿先生。  

  刘伯骏:就建立了这个感情。过了大概又过了20天的样子,我又拿了一批画,我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不怕第二次了。  

  主持人:看来当时做学生的时候胆子还是挺大的,直接找校长。  

  刘伯骏:我在这方面,我为了要求学,要求高深,那就非得自己去闯。自己不闯,我给你说循规蹈矩,那始终是没有出息,没有出路。我就觉得也跟打仗一样的,你不主动出击,让敌人来打你,那你只有挨打,所以只有主动出击才好。  

  解说:这一次受到潘天寿夸奖的是刘伯骏画的兰花。  

  访谈:  

  刘伯骏:他说着说着高兴了,拖了一张纸,他说你看这个撇兰执笔很重要,这点知识很关键,这个是关键。他给我讲你看要像这样子来,就给我做示范。我就看到他执笔这样子画。这就是第二次看到,我印象是最深。这次我觉得,从来没有像这样,那简直是,我这个脑壳,神经,这个脑神经充血一样的,兴奋得那个样子。因为开眼界,这才是真正是开眼界。  
  解说:在中国画坛,潘天寿的指画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是公认的指画大师。指画在中国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以手指代替毛笔进行创作的一种中国独有的画种。而刘伯骏是极少数得到过潘天寿真传的嫡传弟子。1993年,刘伯骏曾被请到中央电视台,现场画指画,让很多人第一次见识到了这种神奇的画种。  

  而刘伯骏是怎样才获得潘天寿的真传的,这一过程也是充满趣味。这一次又是刘伯骏主动出击。  

  访谈:  

  刘伯骏:1947年还有半年我就毕业,这一年我如果不抓住学指墨画,那就完了,那就没有时间了。这个时候我就提出来了。我讲:“潘校长,我最喜欢的,我说我每一次看到你的指画,指墨画,我简直入迷了。”我就说下文。他也不问了,就看你下文,我说:“我很想请潘校长教我的指墨画。”“那个不行的!那个不行的!”  

  主持人:拒绝您了?  

  刘伯骏:我说怎么?“没有书法的基础,没有毛笔画的基础,你不要学指墨画,你差的。你在这方面还要很好地学书法,学毛笔画。你把这两个关,这一道关过了,然后再说学指墨画的话”。  

  主持人:实际上是给您指出一条路。  

  刘伯骏:我就听到这个,凡是他所说的,我都是把它如获至宝,我都这样子认真去看去做。他看到我练的四五张都是指墨画,他也不说好也不说坏,也不说你可以画不可以画,他都给你撂了,都撂了。然后我心里头就摸不透。  

  主持人:您心里也没底了。  

  刘伯骏:没有底了,我搞砸了,这怎么办呢?但是过了一个星期,吴茀之先生来上课,来上课啊,讲你星期天早上八点半,八点半你到校门口等我。  

  主持人:是吴茀之先生跟您说的。  

  刘伯骏:我也不晓得做啥子,我也不晓得,我只好准时我在那点等。等到了,我就跟他一路坐公共汽车,这时候才知道是到潘校长家里去。  

  主持人:那时候他才告诉你。  

  刘伯骏:他才跟我说。他说:“你看潘校长画画,你千万不要问这问那,我领着你看就是了。”我说晓得。他就开门进去。潘校长正在一张四尺三开大的材料,正在画指墨画,就画,画什么,荷花。正在画,我就看画。叶子画完了过后画杆,有时候是画杆就是这样子,就是这个手一拖,有时候是拿指,中指这带,有时候是三指并进。这个指画完了,这个指接起了,这个指又来了。他不然接不起。所以这一点,原来我根本就不晓得手指要并,要可以接,我一笔来画二笔去接,接不上去,根本就不懂。所以这个是诀窍。哎呀我看了,也就跟那次那个画兰草一样,当时开了眼界,大开眼界。但是他也不开腔,他也不招呼,他也不招呼吴茀之先生。吴茀之先生就站在这边看,我更规规矩矩的,不敢,大气都不敢出。就在那看  。画完了,一直看他画完,潘先生才讲你坐,我才坐下来。  

  解说:没过多久,刘伯骏就毕业了。但是他与潘天寿的师生情谊并没有因此而中断。1947年,潘天寿突然动提出要为他举办一个个人画展。而且画展就叫《潘天寿门生青年国画家刘伯骏作品展览》。  

  访谈:  

  刘伯骏:我简直没有想到会给我举办画展。我说我没有钱。没关系,没有钱就在潘校长那个裱画点,裱画点做起,就在那里裱,先裱,展览了过后再付钱。这个我听到这个好高兴。  

  主持人:画展的情况怎么样?  

  刘伯骏:一个星期,看的人是比较多,因为当时这个画展,是命名为“潘天寿门生青年画家刘伯骏画展”。  

  主持人:实际上是用潘天寿的名声,然后给您带来很多很多这个影响。  

  刘伯骏:  对了,主要是他的名,没有他的名那画展根本都没人看。因为有了他的名,所以我也就受到尊重。而且是当地,你那几天这个请客那个请客,都把我请去。自己感到,因为我还年轻,才20多岁,自己感觉简直手足无措。  



来源:中国文艺在线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