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美术频道 > 美术资讯 > 详细内容
走在中国美术复兴之路上——记2009中国美术世界行
发布时间:2009/12/15  阅读次数:29900  字体大小: 【】 【】【

        2009年的华夏大地沉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欢乐气氛之中,中华民族在六十年前,毛泽东主席于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日起,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屡遭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废墟中抗争与奋起。中国美术也伴随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路线指引下,美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美术人才倍出。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腾飞、政治稳定、国强民富、昂首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逐渐成为国际美术中心之一。从2003年开始,世界美术家的目光聚焦“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正是最好的印证。2009年,在祖国六十华诞之际,“中国美术世界行”又伴随着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前进步伐亮相世界。中国美协在成功实现中国美术“请进来”的战略目标,打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国际美术品牌的同时,大力推进中国美术“走出去”战略方针。这也是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中,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最新成果。  

鸣响“中国美术世界行”的序曲

法国●巴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有着巨大的变革,西画之民族化,水墨画之改良,无不折射出中国人对艺术的巨大追求。相互了解、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日益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倡的“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目标也正是这一时代潮流的体现。新中国成立60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科技创新的时代,也是文艺创作百花竞放、名家辈出、精品纷呈的时代。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暨中法建交45周年,此次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美术世界行——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于2009年9月16日在世界艺术之都——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拉开帷幕,该中心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系中法两国重要的文化交流机构。中心前身为一位显赫贵族的寓所,颇具法兰西古典风情。此次展览的40件作品均为经过精心遴选的中国美术精品,具有浓郁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充满东方色彩的人文情怀与古老欧派府邸的完美结合,绽放出无限魅力,成为今秋塞纳河畔的一道光鲜夺目的风景。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驻法大使孔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驻法使馆文化处蒲通公参、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李少平副主任、法国外交部亚洲大使瓦拉德先生、法国美术家联盟主席阿龙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谢东明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李象群教授等近两百名中外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凤凰卫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欧洲时报等国内外多家知名媒体到场采访报道。

        在开幕式致辞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表示希望借本次交流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努力打造推出更多的中国当代美术精品。驻法大使孔泉在致辞中则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中法两国人民能够进一步增进了解,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得到更大的发展。

        此展作品涵盖了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40件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精品,脉络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美术60年来不断发展的历史面貌和卓越成就。其中不乏冯远、刘大为、吴长江、王明明、何家英等当代名家的力作,以及当代优秀青年美术家的精品之作。既有刻画具微、布局谨密的工笔人物,又不乏墨趣横生、滋润灵动的写意山水;既表现了人龙舞动、举国欢庆的热烈气氛,又不失凝重静穆的神圣之美;既突出了传统优雅的东方底蕴,又充分吸收了中西合璧的当代情怀。风格迥异、题材多样的当代美术精品反映出中国美术60年的发展面貌和成就,借此回顾60年的风雨历程,展示在此期间的丰硕成果,希望在新时代的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超越。

        驻法大使孔泉及夫人对展览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向大使夫妇详细介绍作品风格和作者的创作理念。出席开幕式的特邀嘉宾,法国外交部亚洲大使瓦拉德先生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兴趣颇为浓厚,在吴长江副主席的陪同下,逐一欣赏作品,询问创作技法及背景题材,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中央美术学院朝戈教授的油画作品《白色》及天津美术学院赵国经和王美芳教授合作的国画《鸽子》前,他驻足良久,感叹造型的优美与技法的高超。一位法国女记者在采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象群时,表示十分欣赏他的铜雕《我们走在大路上》,对能够在法国看到如此精美的雕塑作品感到非常荣幸。

        “2009中国美术世界行——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是经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批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美术展览。早在2008年底,该展览就被我驻法使馆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中法建交45周年重大活动项目。由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创办的《塞纳河畔的中国》杂志在今年4至6月的期刊上,专题报导了此次展览,并遴选出其中一件作品刊登在杂志封面。在展览开幕前的几个月中,法国多家媒体也给予了密切关注和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在9月17日的新闻联播上特别报道了展览的开幕盛况,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也对开幕式进行了报导。著名学府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798艺术区等机构还对该展做了宣传。

        中法两国的美术交流已历经5个世纪,中国和法国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特色与经典,在美术领域的交流始于17世纪,到18世纪趋于频繁,法籍传教士艺术家王致诚、贺泰清等人把透视和明暗等绘画技法传入中国。19世纪中叶两国美术交流进入新的活跃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赴法学习西洋美术之风渐盛: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刘开渠、吴作人、常书鸿、吕斯百、吴冠中等中国美术大家皆有留法经历。此展开展以来在巴黎掀起了中国当代美术观展热潮,许多法国美术家及爱好者慕名参观。参观展览的观众除来自巴黎外,还有来自外省和埃及等远道而来的观众,他们对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怀有极大的兴趣,在细细品味的同时,互相交流心得体会,通过了解加深了对中国美术的印象,令此展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平台。

        为了丰富展览内容,加深进一步的了解与相互交流,以“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与对外交流”为主题的研讨会于9月15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召开,并有来自巴黎各界的中法美术人士参加。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首先做了发言。他指出,近几十年中,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而美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当代美术领域,我们不仅传承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传统的美术形式,相对当代的动漫、连环画等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如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就是内容丰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规格展览,即将呈现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极大的丰富了展览的内容与形式。在美术教育领域,设计类课程、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在过去的30年中,中法美术交流日趋频繁,在北京、上海,法国春季艺术沙龙成功举办。在美术家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中国美术家来到巴黎做展览,宣传中国美术,同时,亦有法国美术家远赴中国办展,创立工作室,通过这些活动,令法国人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现状。此外,在蓬皮杜中心举办的研讨会、法国遗产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文物局合作共同培养博物馆专家等文化项目,都反映出两国在各文化领域的合作十分广泛。

        不可不提的是,法国美术对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法国艺术家在中国的大城市中都办过展览,有自己的工作室,而中国的知名艺术家都曾有过留法经历。今天,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和巴黎更适宜为美术家办展览和个人发展提供空间与平台。在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条件、生活和艺术观念都有了很大变化,目前应当是绝佳的发展时期。我们希望通过此展览,表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各层面劳动者的生活,让世界对中国美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谢东明介绍了中国油画的发展。他强调,自油画从欧洲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十分重视对油画的研究,在美术类院校学生入学考试中,油画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项目。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在中国油画发展最初阶段,内容单一、创作仅局限于具象、写实及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形式较为单调。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外来的油画样式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令中国油画取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在中国的油画教学中,多年来重视对基本功的培养,秉承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即老一代艺术家从欧洲带回的学院教学方法,即使是欧洲前卫的艺术家、装置家,他们也都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在此基础上,中国油画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著名雕塑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李象群教授认为,在中国,北京双年展、全国美展都是很好的艺术交流平台。除此之外的私人美术机构和画廊也得到了空前发展。我们愈发重视个人价值的存在,将自身投入到更大的话题和语境中来,中国艺术家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对艺术创作已经不限于对形式的追究,更是对理解的拷问。对于学院教学,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夯实基础,拓宽新的视觉经验,逐渐将心理学、哲学纳入到创作与研究中来。20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已经逐渐摆脱苏式的束缚,大量吸收了欧美的艺术形式与创作元素,通过新思想来反映中国人的状态,让世界更加了解。在中国社会艺术家群体的活动中,本世纪初成长起来的798可以作为一个典型,这里聚集了近百位学院艺术家和职业艺术家,在对798进行改造规划的同时,相互交流学习。除此之外,北京的宋庄、草场地等各个艺术区、美术机构也在全国各地兴起,成为中国和世界艺术家相互了解和交流的空间与平台。作为当代艺术家,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在会后提问中,中法艺术家就中国当代美术现状作了进一步的对话与交流,通过对作品的阐述和面对面的语言沟通,帮助法国人及旅居法国的华侨更深入的了解处在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的中国美术。

        追求美好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传承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意志,是全球艺术家的共同责任。这次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不单迈出了“中国美术世界行”坚实的第一步;而且也将在中法美术交流史上开启新的篇章,希望借此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既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美术过去六十年的辉煌成就,也希望借此激发美术家积极投身传承与创新,努力打造出更多的中国当代美术精品,为推动中法两国的美术交流与发展,注入中国美术家的才情与奉献。  

演唱“中国版画六十年”的叙事曲

奥地利●维也纳  

        2009年10月6日至11日,应奥地利亚洲艺术中心和奥地利青年美术馆的邀请,以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为团长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一行六人赴奥访问,代表团成员包括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阿鸽、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齐凤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琦、苏州美术馆副馆长凌君武等,并在奥地利青年美术馆举办了“中国美术世界行·版画展”。

        如何选择对外交流的突破口,成为“中国美术走出去”战略的当务之急。中国要树立自身的艺术品牌和醒目特色,必须同时抓住差异性和普遍认同性两个角度:一方面,能显示出中国鲜明的民族特色,一方面又具有全球通用性,能迅速地被西方世界接受和认可。正是在这样的分析下,中国美协将首推中国版画作为“走出去”的第一步。版画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古版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尤其在木刻、水印版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传统资源;而版画又是全球通行的艺术形式,西方近现代美术史中诸多大师(远溯伦勃朗,近至里希特)都是此门类中的高手,因此西方世界对版画有天然的亲近感。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吴长江在接受《美术报》的访谈中指出:“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打造今天我国对外的国家美术形象,我们是有能力的,也是与国家形象相适应的。我们主流美术好的东西,通过我们两年至五年不断地出精品,有针对性地努力,会有一个好的收获。如有更高层次中宣部、文化部来推动,组织大型的精品展览,调动各种优秀的馆藏资源,加上各种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如版画,水印木刻、陶艺、加上雕塑等,有针对性地主动进入欧洲、美国好的展馆,让欧美人士了解中国美术的当代形象。”

        10月6日晚,代表团一行6人抵达奥地利维也纳。10月7日,趁展品拆箱布展之间隙,奥地利亚洲艺术中心主任罗光耀先生陪同代表团参观了奥地利最著名的几家美术馆:奥地利古典艺术最高殿堂的著名的奥地利艺术史美术馆,其中收藏了包括拉斐尔、提香、伦勃朗、鲁本斯等大量古典名家名作,是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奥地利最让本国人骄傲的列奥波德美术馆(Leopold  Museum),其中收藏二十世纪上半叶奥地利本土艺术的最高成就,尤以希勒作品最具特色;以及奥地利当代美术馆,集中展示了代表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现当代艺术。

        10月8日一早,代表团首先来到了维也纳青年美术馆参与布展,调整展品的挂置。维也纳青年美术馆位于维也纳老城区的黄金地段,她正对市政厅、国会大厦,紧邻国家大剧院。青年美术馆位于一座文艺复兴时期宫殿风格建筑的二层,“中国美术世界行·版画展”占据了6个厅,作品布置温馨祥和,表现出很好的展示效果。

        随后,代表团一行赶赴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我驻奥使馆吴恳大使接见了代表团。会谈中,刘健秘书长首先对吴恳大使和文化处贾建新参赞表示了衷心感谢,感谢驻奥大使及文化处对此次中国代表团访奥及展览给予的热情帮助。吴恳大使也对刘健秘书长及中国代表团的艺术家和理论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刘健秘书长介绍了此次访问及展览的初衷,介绍了中国美协着力组织活动推广中国美术,希望能达到“中国美术走出去”的战略构想。吴恳大使对此表示了肯定,并指出,此类高级别的中国文化推广活动近几年在奥地利开始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自身在政治经济领域的长足发展,一方面也体现了奥地利人民对中国的兴趣在逐年递增。但因为奥地利是世界音乐之都,此类文化活动由以音乐等文艺表演为主,美术领域的交流展览则并不多见,此次中国美术家协会访奥并办展,正好成为此类活动的一个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开拓意义。吴恳大使笑谈,身为大使,职责就是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奥地利人民,以前更多地注重于经济政治领域,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文化软实力地宣扬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此类高级别的文化展览也是在辅助他的工作,毕竟经贸活动远不及文化活动那样生动活泼,深入人心

        刘健秘书长对此表示积极地认同,并逐一介绍了中国美协近年来的主要活动,包括今年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和明年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双方都高兴地认为本次中国美协访奥是开启中奥美术文化交流的一个新开端。

        晚上7时,开幕式准时开始,中外各界朋友100多人济济一堂,开幕式由贾建新参赞主持。首先由吴恳大使致辞,他对本次展览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中国版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也做了简要的说明,吴大使表示,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艺术家们作为这些变化的亲身经历者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精品,其浓烈的中国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此次展出的76幅作品代表了建国以来中国版画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生动地反映了60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吴大使表示,艺术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中国和奥地利同为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两国建交以来,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日益深化,特别是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成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加深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相信此次画展将为奥地利人民开启一扇艺术之窗,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艺术和文化,并从中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希望中奥艺术家们进一步加强交流,共同努力,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接着,由刘健秘书长致辞,他首先对吴恳大使、贾建新参赞、维也纳青年美术馆馆长克拉玛博士和罗光耀先生表示了感谢。他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中国美协精心策划了“中国美术世界行”系列展览,本次版画展是其中的一部分。新中国六十年是中国美术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风格形式丰富多彩。我们精心编纂了中国版画六十年大型画册,涵盖了200多位画家的300多件作品,其中既有继承传统的作品,又有开拓新技法的作品;既有反应历史时代面貌的经典图像,又有表现新时期新面貌的作品,浓缩反映了六十年中国版画的发展历程和最高水平。我们又从中遴选了76件精品佳作组成了本次展览的展品。  

        版画是中国率先采用的艺术形式,中国古版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尤其在木刻、水印版画等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同样,版画也是欧洲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西方近现代美术史中诸多大师(远溯丢勒、伦勃朗,近至里希特)都是此门类中的高手,尤其在铜板、石板方面有很好的传承。东西方都对版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就为我们彼此交流提供了前提。艺术是无声的语言,能够拉近世界人民的距离,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把中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优秀的版画作品展示给你们,也希望我们能彼此互通有无,增进交流,增进友谊。

        为了烘托出中国气氛,主办方还请来了中国特色的古琴弹奏者,在嘉宾致辞间歇演奏中国古曲。随后,维也纳青年美术馆馆长克拉玛博士致辞,他称,本次展览是维也纳青年美术馆承办的展览中水平最高的展览之一,他在观看展览后感觉非常兴奋,主动提出将延长本展的展期。他说道,版画艺术在中西美术史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西方的学院体制中,版画作为学院学生前几年的造型必修课一直以来都被西方美术界高度重视。此次展览展示了中国美术六十年来版画艺术的最高水平,给西方人提供了了解中国艺术的绝佳途径。他指出,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目前西方人最热衷去的国家已经不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而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成为奥地利人最向往了解的国度。他甚至直言,随着中国在各方面的高度发展,将来的世界艺术中心将不会是在巴黎或纽约,而是中国,是北京。

        开幕式后,大家一起参观了展览,并就作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中国版画艺术所表现出的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中国特有的木刻水印技法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参观展览半小时后,紧接着在展厅中举行了小型的讲演和座谈。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齐凤阁教授作了题为《形态转换和本体自觉——60年中国版画的演化及变革》的主题演讲,通过对比三四十年代的一些版画作品,着重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版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建国后十七年、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等几个不同历史时期)。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版画在这六十年的风格、形态、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的转变演化。因为在展厅中讲演,很多经典作品都近在眼前,又配合幻灯播放作品,让与会者能很生动直观地理解。随后,与会者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文革时期中国版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中国向世界推出中国美术,为何会选择版画这种形式”,“此次版画展中,为何铜版和石版的作品较少”等。苏州美术馆凌君武馆长和中央美院陈琦教授分别就后两个问题作了解答:正如前面提到的,因为版画是具有世界接受度的艺术形式,以版画作为推广中国艺术的首选,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和更好的理解力;铜版和石版是西方人的首创,在西方有着很好的发展传承,而木版则是中国人的发明,尤其是木刻水印更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版画形式,我们希望在共同的版画艺术中,将西方人不熟悉的木刻水印介绍给大家,提供一种互通有无,相互借鉴的可能。  

高奏中国当代美术精品展的凯旋曲

德国●法兰克福  

        1450年,约翰内斯•古腾堡在距法兰克福数公里的地方发明欧洲印刷术,作为阅读材料的图书交换才真正蓬勃发展起来;法兰克福在十六世纪早期发展成为欧洲精英们进行精神交流、了解他们相关知识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的中心之一。现在,“法兰克福书展”作为国际性图书展览,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图书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在全球文化领域里,该书展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是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活动的风向标,被称做出版业的奥林匹克。“法兰克福书展”于每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举行,是世界文化的一次全面交汇。

        2009年10月,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当代文化大国的魅力。这也是建国60年来中国出版业在海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是对国庆的献礼。

        应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邀请,中国美协于书展期间(10月12日至10月18日),在法兰克福艺术创作中心举办“中国当代美术精品展”,以期配合主宾国活动,从不同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面貌。

        然而,辉煌庄严的交响乐章中,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满园繁花嫩柳中,免不了枝桠横生。在“出版业的奥运会”即将开幕前夕,阵阵“逆风”刮过。9月中,书展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法兰克福书展组织方有意邀请“世维会”主席热比娅、达赖喇嘛的特使格桑坚赞等反华人士出席。9月下旬,一场主题为“中国与世界——感知与真相”的法兰克福书展研讨会上,曾被主办者取消邀请的两位异议作家戴晴和贝岭上台发言,引发了在场的中方代表团集体退场。在展前召开的各部委联席协调会上,我会得知:“法+功”等反华组织及中国异见人士也蠢蠢欲动。他们将中国的主宾国活动视为一个绝好的契机,打起在西方世界眼皮底下,以“人权”、“言论自由”等“武器”来攻击中国的如意算盘。同时,德国以及西方媒体也煽风点火,有报纸称:德国媒体正等待着法兰克福书展的开幕,并准备让中国政府领略一下真正的自由交流风气,许多德国人正等着看“在自己家门口针对中国所发出的尖锐批评声”。

        但我们坚信:乌云浓雾会被阳光驱散。尽管存在别有用心的歪曲、污蔑,但事实将证明一切。我们于此时此地,举办美术展览,也许可能没有机会直接面对国际人士,驳斥种种反华言论,但用心深处,即为沙场——艺术家将会以他们手中的画笔和粘土,展示当代中国社会的风貌,为海外观众描绘塑造一个真实的中国。

        艺术的似锦繁花,不会畏惧斜风逆雨,将永远为真善美而开放。

        10月10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陶勤率三人代表团抵达法兰克福。甫下飞机,便受到驻法兰克福总领馆的热情接待,王锡廷副总领事设宴宴请。席间,当谈到法兰克福目下形势时,王总领事形象地用一个词概括为“十毒毕集”。

        是的,书展开幕前夕的法兰克福,十毒毕集,群魔乱舞。而我会的“中国当代美术精品展”,展期贯穿书展始末,安保、宣传及政治形势不可谓不严峻。针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我会在临行前积极联系上级单位、总署、中图公司、总署驻德办及场馆各方面,并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提前做出了长达四五页的预案。

        经过11日一天紧张而有序的布展后,12日中午12:30,“中国当代美术精品展”于法兰克福艺术创作中心拉开帷幕。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文联副主席杨志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副总领事王锡廷、德国艺术家协会主席维纳·肖伯。

        开幕式简短而隆重。杨至今发言:这次展览在作品的选择上力图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配合中国主宾国活动的主题——“经典与创新”,以艺术家的灵感与创造力,体现独具特色的中国审美情趣。中国美协的老朋友,IAA德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德国艺术家协会主席维纳·肖伯也做了简短发言:中国美术有着悠久的传统,而当代作家同样具有创造力,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让·饶勒斯的名言——维护传统不是保存灰烬,而是留住火种,从展览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美术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领馆邀请来的曼弗莱德·威尔克先生也做了即兴发言,作为一位长期从事中德文化、经济交流的人士,对展览致以自己良好的祝愿。

        近百位中外媒体及观众出席了开幕式。嘉宾们的发言,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开幕式结束后,主办方在现场播放幻灯片,介绍了参展艺术家的简历及代表作,从而拓宽了此次展览的广度和深度。

        开幕式在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在陶勤的引导下,嘉宾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展览,陶副秘书长对展品作了详细介绍。

        此次展览虽然展品数量有限,但均出自国内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为了弥补展线不足的缺憾,主办方“螺蛳壳里做道场”,选择的作品在创作题材、创作技法、形式内容等方面异彩纷呈。苍茫蒙古草原上,工笔白马一骑,翩翩独行;热闹的苗寨,大块油彩堆砌出苗女明媚的笑靥。迎奥运,铁皮和木块组合成红红火火的舞龙队;赶时髦,玲珑细管绘出都市女孩的美甲潮流。有面容清癯,从延河边走来的风尘仆仆的毛泽东;也有倦卧花荫沉沉入梦的严妆少女……力求见微知著,使观众们对当下中国艺术发展面貌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开幕式圆满结束后,代表团并未松懈,而是每天全天在展场,与组委会派来的保安一同值班。每位国外观众参观完毕后,我们都要请其填写调查表,以期听到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对展览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工作进行中,我们发现:来参观展览的观众(基本为德国普通民众和我们的德国艺术同行)均对展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观众写道:非常有趣!我喜欢这种传统的技法。有些则表示遗憾:作品件数太少,我还希望知道更多的信息。一位曾在中国任教一年的德国艺术家则同陶勤秘书长谈了良久。她认为:中德艺术家的创作技法极其娴熟,灵感思路则与德国艺术家迥异,两者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是十分有趣的。同时,她也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最新创作“这很重要”。

        无独有偶,德国电视一台也在网站报道中说:“展览表达了中国当下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想法、意愿及其对美的渴望。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节目,使西方观众更贴近中国当代艺术—不仅包括遥远的中国传统艺术,也包括不太为我们所知的当代绘画和雕塑。这就是我们想要改变的东西。”

        是的,艺术的作用,不在立竿见影,而在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主办方并不奢望一次展览会马上扭转观众心目中被西方媒体及少数反华人士刻意歪曲了的中国形象。我们只希望,我们的艺术作品,可以将当下中国普通百姓所思所想、精神追求、希冀欲望平静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引起观众对古老而焕发新机的中国的思慕之情、探究之意,足矣。

        再“伟大”的人物,再嘈杂的声音,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开放。

        国内各大媒体,也对预热了书展的“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展”纷纷报道。新华社首先发出消息,各大门户网站竞相转载。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各大报纸均留出版面。CCTV早间新闻也在第一时间作了报道,对我们的展览的形式、内容及影响等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期7日,倏忽即逝。在主办方严密谨慎的工作态度下,在中德各合作单位、友好人士的呵护下,我们的这朵艺术之花在法兰克福10月已有些料峭的寒风中平安开放;书展结束后,盛妆谢幕,圆满完成了肩负的不寻常的一次政治和宣传使命。此次展览充分说明:艺术不是象牙塔里少数精英的优雅精神享受;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别有用心的一小撮以人权、体制为借口,攻击中国的反华媒体和势力面前,她还担当着“和平沟通大使”的使命。她超越了道道鸿沟,以最委婉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联结着同是追求真善美的人们的心灵。我们希望,前期的周密计划、反复论证、严谨布置和认真执行最终能够收获成果;我们的心血和汗水,能够浇灌这朵艺术的鲜花盛开,使每位接触她的人,都在心中留下一颗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种籽,终有一日,亭亭开放。

        

        2009年的金秋,从巴黎、维也纳到法兰克福的“中国美术世界行”系列美术作品展的举办,圆满成功。曾经历了不少曲折,也经受了许多考验。但最终赢得了中外美术同仁的一致首肯、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以及欧洲观众的热烈掌声。我们有理由相信,从欧洲大陆刮起的中国美术之风,一定会吹遍全球,从欧罗巴土地上迈出的中国美术世界行的脚步,会更加自信而坚定的走遍五大洲,让我们同心携手,大步走在中国美术的复兴之路上吧。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