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频道 > 北京频道 > 详细内容
两会教育再成热点 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
发布时间:2012/3/12  阅读次数:4790  字体大小: 【】 【】【

  改革,意味着破旧立新,直面障碍,勇于突破。伴随着国家下大力气抓改革、惠民生,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的教育改革也步入“深水区”。在改革过程中,依法治教是规范改革程序、深化改革实践、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的两会上,关于教育的提案议案中,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始终是热点。仅2011年有关学前教育的人大议案就有13件。今年2月,教育部召开学前教育立法座谈会,正式启动研究起草工作。  

  “目前学前教育立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应加快立法进程。”一直关注学前教育的全国人大代表、菏泽学院院长郁章玉建议,学前教育立法必须坚持公益性、普惠性,确保教师队伍高素质、高待遇,经费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为辅。  

  今年还有一项备受代表委员关注的教育立法——《考试法》。由于种种原因,《考试法》自2005年研究起草,至今已时过7年,仍未面世。今年1月考研英语泄题一事,再次将《考试法》的立法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上。  

  “这次事件提醒我们,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打击考试舞弊行为,迫切需要制定《考试法》!”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认为,考试涉及过程管理,从出题、传送、印刷,到封存、分发等,各个环节如何衔接、有何责任,应通过法律来加以明确。  

  去年11月发生的甘肃庆阳特大校车事故,再一次引发公众对学生安全的关注。“近年来涉及学生安全的问题日渐增多,像校车安全、职校学生实习伤害等。一旦出现问题,学校是否要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指出,现在教育部有相关规定,但是等级太低,法院判案时无法直接援引,至少应上升到行政法规层面。  

 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正在迈向纵深,许多问题盘根错结。比如教育公平,如何弥补短板?如何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问题?资源配置如何更好地向薄弱地方和弱势群体倾斜?比如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整体又如何协调发展?比如教育改革,如何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1.公平,如何弥补短板? 

  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教育经费的使用要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率。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 

  刘基代表 

  给予西部高校更多支持 

  “投入不足”、“债台高筑”、“人才流失”,是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的三大瓶颈。建议国家给予西部地区高校更多倾斜。出台诸如“走一补一”的补偿政策,让西部高校用补偿资金重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高化解地方高校债务的奖补资金标准;将西部高校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所需资金纳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本报记者  甄澄  整理)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葛剑雄委员 

  义务教育还需完善 

  政府应针对各地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如师资、校舍、教学设施、膳食、交通等,制定、完善最低标准,并要求限期达标。对留守儿童、孤儿、弃儿、流浪儿,当地政府要保证他们能够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对家庭或个人生活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充足的生活补贴。(本报记者  刘茜  整理)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委员 

  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幸福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建立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及时发现和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本报记者  刘茜  整理)



姜昆:不能等到了大学再来补小学的课

  希望能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家实验课程。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的这份提案,得到了众多委员的支持。

  传统文化教育  
  

  面临“五无”尴尬

  姜昆透露,他目前正在帮助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撰中小学生曲艺专业教材。

  在编撰教材中,他发现,尽管近十年来,全国各地众多的中小学自发地将《弟子规》、《论语》等传统蒙学内容,纳入其校本课程,各种围绕传统文化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教学实验活动大量涌现,但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教学面临以下尴尬问题:无教学目标、无教学计划、无标准教材、无专业教师、无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和评价体系等。

  因此,他认为,传统文化教育需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

  针对教育部已规定开设34门国家实验课程的政策,姜昆等建议,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国家实验课程。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应做为一个独立学科,做为国家第35门实验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体系。

  打造完美人格 从小学开始

  姜昆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因此,让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呼吁:“我们不能等到了大学,再来补这些小学的课。”

黄伯云院士:研究生教育专业与学术并重

       针对当前大学研究生教育如何与企业需求挂钩问题,黄伯云院士在两会中提出了《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链接》的提案。  

       黄院士在提案中建议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职业资格获取之间的联系。如临床医学的全科医生、住院医生培训及资格获得;工程硕士教育中各种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豁免、成绩互认;资格认证方面加强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多种形式的衔接,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  

     “现在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一种误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好像不如学术学位研究生,让很多大学生在选择研究生学位时倾向报考学术型学位。这种不理性的选择造成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定位不明确,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黄院士指出,做高素质的职员还是研究型人才?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才能针对企业需求选择专业。  
         黄院士认为,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使得高校实力差距巨大,以往学术学位研究生供大于求,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现在有了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职业资格认证挂钩,学有所长,学有所专,这样就能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  

       提到对中南学子在选择职业时的寄语,黄伯云院士说:“我们的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服务,形成合理的择业观念,到国家需要的地方才能大有所为。”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