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频道 > 内蒙古频道 > 详细内容
张敢谈:艺术家金钱与时代的联系
发布时间:2009/11/8  阅读次数:29154  字体大小: 【】 【】【

    【和讯网】张敢老师您好,今年我们从艺术北京分出经典艺术这个专场,是不是说明经典艺术在金融危机中更加抗跌?

  【张敢】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是已经得到美术史承认的艺术家作品,其价值已经有稳定的判断,偶有涨幅也不会太大。比如达芬奇的画,今天的价格涨跌幅都不会很大。金融危机中跌得最狠的是当代艺术,不过,当代艺术作品从收藏角度来讲并没有问题,如果我喜欢这个作品,又能负担得起,买了以后它的涨跌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和讯网】在资本市场中,很多投资产品存在护盘、操纵市场的状况,您认为艺术品市场会有这样的现象吗?

  【张敢】我认为会有,资本的力量始终有介入艺术市场,特别是实力非常雄厚的画廊,比如英国一个叫萨齐的广告巨头非常有钱,捧红了一批年轻的英国艺术家,他大量收购他们的作品,把他们的价格抬得很高再抛售,把这些人推到世人面前。

  【和讯网】这发生在什么时候?

  【张敢】20世纪80年代,他的作用可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国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另外,批评家也对市场起到了作用,有的批评家并不是站在客观的角度理性分析这些东西,他甚至可以拿着艺术家的钱来写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可能影响市场,而市场的不规范让这类问题不时发生。

  【和讯网】和黑嘴股评家有类似的地方。

  【张敢】有一定类似的地方,收藏家应该保持独立、理性的精神。

  【和讯网】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您认为艺术品的成功与什么有关系?

  【张敢】艺术品的成功要看自身的价值,最早创作艺术品使用的材料都可以成为价值高低的一个决定因素,艺术家的才艺、技艺则成为评价这个艺术家作品的重要标准。20世纪以后,一些装饰或者艺术行为你看不到技艺了,这时候的评价就会丧失标准,为什么经典艺术会更抗跌一些,或者价值比较稳定?因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技艺、水平在里面。它的色彩是否和谐、构图完美与否、整个画面的表现、情绪的处理等许许多多因素,都决定了这个作品就是被大家公认的好作品,它是有标准的。
 【和讯网】谈到标准,从近代到现代再到当代,您觉得人们对美的概念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张敢】变化非常大,一部艺术史就是一个变动的艺术史,早期的艺术品不被当成艺术品,比如原始洞窟的绘画,现在美术史评论家说这其实是原始巫术的痕迹,它们在洞穴的最深处,没有光,肯定不是为了欣赏。但今天可以被当做艺术欣赏的对象,因为它们也包含历史的记忆等等。中世纪的作品也不是艺术,圣母、耶稣、基督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宗教崇拜。真正的艺术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尺度的和谐、匀称的概念成为艺术品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又被打破,那时候人们不再以美作为艺术衡量标准,比如毕加索的作品,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很美,但显示出艺术家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这也有价值,评判美的标准每个时代都在不断变化。

  布葛罗,19世纪一个法国学院派画家,生前他一张画可以卖很高的价格,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荣誉,死后却被人家批评,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开始欣赏毕加索的东西,布葛罗的作品变成落后、落伍的了,变成旧时代的艺术品,价值掉了下来。20世纪中叶的时候,人们重新评价这些艺术家,他们的价值又回升了,所以,评判标准也在动,这是艺术品市场混乱的地方,标准不确定。

  【和讯网】这个标准最近一次发生明显变化是在什么时候?

  【张敢】20世纪60年代,一些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出现。后现代主义艺术之前,人们追求的是艺术本身的完美,艺术风格的变化,色彩、线条和谐等等,后现代主义的时候,艺术家甚至把大众生活中的用品直接拿到作品里来,对艺术的态度不再是严肃的,他们看待艺术作品,带有游戏的、嘲讽的态度在里面。这时候标准就发生了变化。

  【和讯网】北京渐渐成为艺术展会的云集之地,你如何看待本土化、亚洲化以及国际化的问题的问题?

  【张敢】其实国际化问题不可避免,我们今天已经非常国际化,包括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非常国际化,但艺术创作是一个精神产品,包含本民族的东西,西方更看重这一些。昨天我跟一个澳大利亚的建筑师聊天,他说作为西方人看中国的东西是喜欢带有中国元素的东西,认为这跟他们是不同的,如果中国的艺术家画西方的作品,他们觉得没有差距,西方艺术家可以做得更好。他希望更多看到中国传统元素在里面,更看重这些。

  【和讯网】您怎么看待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今天的艺术展会往往是奢侈品牌赞助的,这会不会影响艺术的自由精神?

  【张敢】这个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艺术和商业从来都是连在一起的。举一个过去的例子,貌似特纯粹的时期,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所有艺术家的创作都是有委托人的,得委托人出钱才能创作这样的作品,实际上艺术家的表达和自己的感觉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梵高这样的人可以卖不出画,但仍然可以大量创作。文艺复兴时期卖不出画,不可能大量创作,因为材料很贵,画不起画,艺术家很难想象自由发挥。那个时候蓝色颜料和黄金同价,并且如果画壁画,没有人委托墙壁给你,不可能有人去画的,那时候艺术和商业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过程中,雇主,也就是掌握金钱的人肯定对艺术有影响。比如文艺复兴时期保留下来的合同就规定了你要画几匹马,连马的颜色合同上都写得很清楚,这个艺术家的创造力往往是在种种限制之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出天才。没有绝对的自由创作。20世纪以后完全是个性的表达,自由的创作,这个过程中商业也会对它施加影响,比如萨齐的作用,也会影响一批人往他喜好的路上走,这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断裂。

  曾经有一个批评家说,艺术家和金钱、时代联系在一起,永远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之外的。

  【张敢】对,当代艺术是显示资本力量的,尤其在中国资本力量显示得更加强势

  【和讯网】刚才谈到商业与艺术,能不能谈谈学术的艺术的关系。您也是一个老师。

  【张敢】今天学术的影响在变弱,什么原因呢?主要还是面对时代,生存还是首要的问题,比如艺术家在今天要生存,要过更好的生活,这没有办法克服,但艺术家创作的时候还是要兼顾到自己的想法。有的艺术家是这样,一部分面向市场,比如按照当地政府的需求做城市雕塑,那是为了挣钱的,做活的;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学院派艺术家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工作稳定,不像在外面的自由职业艺术家,这个作品卖不出去马上影响到生计。这些人可以进行纯学术的探讨。今天学术还在起作用,在某个特定时期,商业的声音可以小一些,大家还是愿意能得到学术的认可。

  【和讯网】您平时接触的学艺术学子也挺多的,您观察,近十年、五年艺术学生的学风和艺术品质有没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特点?

  【张敢】不同的学校体现不一样,比如在中央美院学艺术的氛围更浓厚一些,有一些很疯狂的人真的热爱艺术,可以为了艺术做一些很疯狂的举动,非常可爱,非常单纯,完全是对艺术的热爱。但在这个环境里不能否认的是,其实现在很多画廊已经把触角伸到艺术领域里,就像挑选原始股一样,把学生包装起来,一旦将来出名,就可获利不菲。现在有些学生在创作中急功近利,会要求老师教我一种风格,能迅速被画廊接受的。我们开过几大艺术学院教研方面的研讨会,当时很多老师说学生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哪种作品好卖我就做哪个。清华美院原来是中央工艺美院,并到清华以后,受清华工科的氛围影响大一些,但也比较强调实际。这些学生其实面临的问题跟中央美院是一样的,有很疯狂热爱艺术的,也有希望自己挣到钱的,他们毕业以后,创作对他们来讲是很奢侈的事情,他们也办考前班来挣钱。

  【和讯网】中国投资艺术品的人群有什么特点?和国际上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张敢】我觉得中国的收藏群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不是特别成熟,中间有一小部分人是非常好的,是真的出于对艺术的热爱,真的喜爱这个东西才去买,很多人很盲目,把这个作为投资甚至投机的手段,我觉得这是不好的,其实这样也会对他造成伤害,真正需要的是理性投资,是真正喜爱艺术。中国需要政策扶持这些人,你买了艺术品捐赠给国家之后,你是大老板,税务上会给优惠。西方有一个传统,买了艺术品之后不是作为私人的财产,而是捐赠给国家,使这些艺术品成为国民共有的一种财产。很多大型博物馆都是以私人的收藏为基础,大英博物馆,剑桥的菲茨威廉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都是以私人收藏为基础的,现在都成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中国这样的氛围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有的成立光复博物馆,展示自己收藏的家具。有很多人把它作为私人的财富看待,这种艺术不强。

  【和讯网】如果我们把成熟市场算作10分,中国现在停留在几分的阶段?

  【张敢】我不敢乱讲,这个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可以更真切地感觉到,从我对艺术的看法,我们还停留在两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和讯网】谢谢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