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频道 > 广东频道 > 详细内容
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战略 积极推进“两城一都”的建设
发布时间:2009/12/1  阅读次数:16249  字体大小: 【】 【】【
    2004年11月,第五届读书月如期举行。这届读书月里,金庸、二月河鹏城论道,文学名家进中学,经典诗文诵读引发热潮,各种文化活动斗彩竞奇……

  这一年,深圳读书月紧扣一年前市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市战略,将主题确立为“提高市民素质,面向城市未来”。文化深圳未来什么样?如何描画?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积累和讨论,深圳文化的远景此时已经露出了一些端倪。这一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一项具体的文化目标,即积极推进深圳“两城一都”建设,即到2010年,将深圳建设成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和设计之都。

  以致力于服务和提升城市文化为己任的读书月,继续以积极的姿态呼应深圳文化前行的脚步。

  书香中孕育出新的梦想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一批又一批或为躲避战乱、或为逃离天灾的中原人不远万里来到人烟稀少、偏远荒蛮的南海之滨——这个后来被称为深圳的地方。这些被称为客家人的新居民在这里建筑家园、绵延子孙,把崇文重教的中原文化也带到了这里。

  2004年讲述深圳客家人奋斗故事的电视连续剧《阿容》拍摄完成,电视剧讲述客家女阿容40年的磨难、奋斗、成功的历程,也记录了深圳从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现代化都市的足迹。短短几十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们,在这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里,筚路蓝缕、奋发进取,催生出深圳开拓创新、海纳百川的城市个性。但就像老一代客家人一样,他们也没有忘记——“用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个体意识上升到群体意识,力量不可估量。2004年,“文化产业”一词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最热门的关键词,敢为天下先的深圳人,又一次在文化转型上引领先机,极富远见地提出了城市未来的文化建设目标——“两城一都”。这使当年的读书月,在保持前几届全民阅读活动面目的基础上,发生了一种指向性的变化,文化自觉意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从自觉的阅读学习趋向自觉的文化创造,知与行结合了,文化的理想、文化的激情、文化的诉求都指向改变和创造城市的未来。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说:“从更深远的意义分析,我们建设‘两城一都’,就是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探索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鼓励创新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第五届读书月主题确定为“提高市民素质,面向城市未来”,100多项活动在尊重知识、崇尚文化、追求文明的氛围中展开。

  “两城一都”目标的提出,使得深圳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的战略获得了具体而现实的支撑。读书月所倡导的“营造书香社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面向城市未来”等理念也因此有了真实的注解。人们看到,在读书月与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和“两城一都”之间原来有一种内在联系,有着知与行的逻辑关联。深圳读书月不是提倡闭门读书、坐而论道,而是倡导通过阅读、学习和认知,改变现实,改变人生,改造世界。

  爱诗书的城市必爱乐

  2004年9月,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等著名学者发起倡议,在北京举行“2004文化高峰论坛”,并发布《甲申文化宣言》,沉寂十年的“国学热”卷土重来。在这次会议上,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读经”的要求,希望传统经典重新进入儿童教育当中。仅仅两个月之后,在南国深圳,第五届深圳读书月“十大优秀书香家庭”表彰暨家庭读书风采展示会上,7岁女孩赖思佳与父母一起模拟平时晚饭后边诵经边散步的场景,她用稚嫩嗓音,轻松流利地背诵《老子》,给在场数百位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圳的未来一代已生活在一个春风化雨的书香环境当中。

  赖思佳5岁半起开始和父母一起读《论语》,一家人晚饭后的“保留节目”,就是大声诵读古文经典。一家三口互相比着读,有快速朗读、快速背诵等等,但最后的胜利者总是佳佳。父亲赖国全既无奈又得意地说:“孩子的记忆力永远是我们大人没法比的。”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刚刚上小学的佳佳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少年儿童诗词启蒙130首》,至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古代幼儿启蒙读物,更是不在话下。

  在读书月中崭露头角的深圳孩子,赖思佳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提高市民素质,面向城市未来”的主题指导下,第五届读书月围绕儿童教育举办了多项活动。2004年10月31日,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晚会在深圳举行,作为第五届读书月的启动仪式,这台晚会也拉开了又一个深圳读书狂欢节的序幕。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2004年11月1日,风靡新中国三代观众、长演不衰达半个世纪的经典儿童剧《马兰花》在深圳少年宫上演,这部经过第五次改版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金牌剧目,作为深圳读书月首届童话节七大主题活动之一上演,吸引了无数深圳小剧迷。

  首创于第五届读书月的深圳童话节围绕“营造读书氛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题,不仅通过各种形式向深圳少儿推荐优秀童话作品书目和童话节指定阅读丛书,而且举行了童话故事创作大赛,童“画”世界少儿书画大赛、校园中英文童话短剧表演大赛、“安徒生的生平”竞赛、中外儿童大联欢等活动,通过“读童话、看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系列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读书热情和艺术创造力。

  这一年,读书月组委会还特别邀请著名作家、学者进校园,秦文君、安武林、孙云晓、沈石溪、徐鲁、郁秀、金波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学者,深入深圳中学、实验学校、育才中学等校园,与数千名学生展开对文学和人生的探讨,场面热烈,气氛感人。

  当我们不厌其烦地回顾2004年读书月活动中的儿童教育活动时,其实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个中国的“钢琴之城”能够卓然而立。一个城市文化品位高低,关键在于市民群体。提高全民素质,无疑必须从儿童做起。当加拿大韩裔美女钢琴家露西拉·钟得知,李云迪、陈萨、何其真、张昊辰、贾志超等一批近年来屡次在国际钢琴比赛上摘得桂冠的钢琴人才都来自深圳时,她不由惊呼:“哇,真的吗?”露西拉可能听过李云迪、陈萨他们的琴声,但不了解他们出身的这个热爱诗书礼乐的城市。如果她了解,也许就不那么惊诧了。

  图书馆里的读书月永不落幕

  2004年,第五届读书月首次创立“学习在社区”活动,策划了“构筑学习型社区试点”、“社区学习会及社区学习墙的建立”、“快速阅读竞赛”等活动内容,共吸引包括梅林一村、莲花北、滨河新村、翠竹街道办等20个社区,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中学、深圳高级中学、布吉高级中学等74所学校,水务集团、金威啤酒厂等20家企业共计12万人次积极参与。将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的新风貌带进了各大社区、学校及企业。

  在连续多年读书月活动的持续影响下,读书渐渐成为深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读书风气的培养也得益于在政府主导下的硬件设施建设所提供的便利,在不知不觉中间,一场轰轰烈烈建设图书馆之城的运动已经悄然展开,当借阅图书和阅读变得越来越便利,一年一度的读书月就成了“永不落幕的读书月”。

  家住深圳桃源村的市民蔡雪,常常会花两三分钟时间走到楼下,在小区里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轻按键盘,借两本心仪的图书,而以前她坐公交车来回一趟深圳图书馆,需要半天时间。“自助图书馆,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见过,现在真实来到了自己身边。”2009年,这样便捷的自助图书馆在深圳已经有了40个,到2011年,将达到300个。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深圳的气质与设计的

  灵魂是一致的

  读书可以使一个人从粗俗变得文雅,从浅薄变得厚实,从浮躁变得从容,从窘迫变得淡定。同样,读书也与一座城市的成熟与理性相伴相生。当2008年,深圳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第六个、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时,深圳速度惊人再现:从2004年提出“两城一都”,到“设计之都”获得认可,仅仅四年。深圳著名设计师王粤飞说:“深圳的气质与设计的灵魂是一致的,这个灵魂归根结底就在于创新。”

  而早在第五届读书月举办的2004年,深圳已经以前瞻的文化眼光,面向未来,着意发展文化产业,落实建设现代文化之城的目标。当年读书月,除了纷繁多姿的全民阅读活动,各类艺术活动与讲座,还有一个文化重头戏重磅入市。2004年11月18日,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政府主办,深圳市政府承办的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隆重开幕。这是我国国内举办的第一个综合性、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博览盛会。同样选择在11月举行的首届文博会和第五届读书月一样,围绕着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的目标,从不同的方面为城市注入养分。而读书月本身,品牌活动继续生龙活虎:十大书香家庭评选、首届社区学习节、我喜爱的书房设计大赛等活动,对推动学习型家庭、社区和机关,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读书论坛学者云集,成为文化“盛宴”中的精品宴。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从发展之初就与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以“92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为开端,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专业设计展赛事都由深圳发起。深圳读书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城市创造了宽松的文化氛围;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已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主题。开放的设计在开放的城市中必然获得无限的空间。

  从读书月到文博会,再到“设计之都”,深圳不断创造着一种自我超越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机制,让文化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与世界潮流互动。

  如果盘点2004年深圳文化发展的关键词,显然“两城一都”位列第一,正是因此而催生一系列文化活动,形成星月齐辉之势。多年来深圳文化产业的经验告诉深圳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文化的积淀,更需要创意的思维。“两城一都”的建设目标,令这座城市文化、艺术激情涌动,而随着读书月一届接着一届的成功举办,内在涌动的文化力量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深圳的城市转型。

  白驹过隙,当一座座图书新馆接连落成,当刘诗昆、孔祥东等一大批钢琴大师纷至沓来,当深圳成功获颁“设计之都”……每逢这样的时刻,我们回望2004年,会惊叹创意的力量,会品味到文化梦想终于成真的喜悦。

  可以毋庸置疑地说,第五届读书月承上启下,既承接数年书香积淀,同时开启了“两城一都”的文化蓝图;既发扬这块土地上的老传统和新传统,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通往未来之路。

  年度选书

  《中国思想史》

  出版社:复旦出版社

  作者:葛兆光

  《西方哲学精神》(插图本)

  出版社:清华出版社

  作者:何兆武

  《哲学的慰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阿兰·德波顿(英)

  《无字》

  出版社: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洁

  《狼图腾》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姜戎

  《岁月与性情》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周国平

  《一辈子——吴祖光回忆录》

  出版社:文联出版社

  作者:吴祖光

  《达·芬奇密码》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布朗(美)

  《无知》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米兰·昆德拉

  《日光流年》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作者:阎连科

  制表  凌芝

  年度人物

  曹文轩

  曹文轩可以说是第五届读书月上最活跃的人物了,事实上,他曾经不止一次参加深圳读书月活动。2004年,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与第五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仪式在深圳同时举行。曹文轩的作品《细米》获得优秀儿童文学奖,他本人也出席了颁奖典礼和读书月开幕式。与此同时,在这一年的读书月中,他还作为读书论坛嘉宾,为深圳中小学生做了题为《我的写作观》的演讲。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年度事件

  深圳童话节

  第五届读书月以“提高市民素质,面向城市未来”为主题,尤为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此首创深圳童话节。同时,风靡新中国三代观众、长演不衰达半个世纪的经典儿童剧《马兰花》在深圳少年宫上演,成为首届童话节的一大亮点。

  年度话题

  阳光阅读

  阳光写作

  2004年10月,由翠园中学主编的《情感与励志》丛书向全国发行,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阳光阅读,阳光体验,阳光写作”的文学旗帜,成为全国第一套以励志为主题的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学生原创文学丛书。同月,由翠园中学倡议发起并起草的校园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中国校园文学发展(海盐)宣言》,回答了校园文学建设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国内400多家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学文学社团鼎力加盟。一时间,中国校园文学的“深圳现象”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成为深圳这座青春城市独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