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音乐资讯 > 详细内容
中国音乐史上最有价值的考古发现
发布时间:2009/9/16  阅读次数:63104  字体大小: 【】 【】【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大批乐器。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县西北2公里处,墓主为曾国的一个叫乙的君王,墓葬入土时间约在公元前433年,其时正是战国初期。整个墓随葬物品丰富,共有青铜礼器、乐器、兵器、用器、马车器及金器、玉器约10000多件。在墓的中室和东室出土了124件乐器,包括了编钟、编磬、十弦琴、五弦琴、瑟、笙、笛(或篪)、排箫、建鼓、小鼓等,有些乐器尚属首次出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考古发现。

先秦时期,我国就发明了多种多样的乐器,随着岁月的流逝,仅能在史籍上见到它的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被人们遗忘,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等,就是这方面的实例,它使失传多年的几种古老乐器重见天日。这次考古活动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它的出土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被誉为世界古代文明史奇迹之一。

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期已有陶钟发现,夏、商后随着青铜冶炼术的出现,钟的制作材料也多由陶土改为青铜,出现了许多铜钟。钟分为特钟和编钟,单个的钟称特钟,按一定的音列关系组合在一起的钟,我们称之为编钟。从考古发现看,编钟的件数有多有少,少则3件,多则10余件不等,但曾侯乙编钟共有64件,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最庞大的编钟。

钟架位于墓室的西面和南面,钟架呈曲尺形,立柱上下层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钟架上悬挂总重量达3500多公斤的65个编钟。上层为纽钟,中下层为甬钟。甬钟各有3组,共45件。除纽钟和甬钟外,还有一件铜镈,是楚惠王送给墓主的礼物。铜镈的铭文显示该镈制作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钟、磬两种乐器,虽在曾侯乙墓发掘之前,在一些年代早于曾侯乙墓的古墓里已发现了许多,但像曾侯乙编钟那样有完好的钟架,钟体井然有序地悬挂其上,则是前所未见的。

曾侯乙编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制作之精美、数量之众多、保存之完好均为现代音乐考古之最,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经专家测试演奏表明,曾侯乙编钟音色丰富优美,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律较准。其音响已构成倍低、低、中、高4个色彩区。其音域自大字组的C至小字组的d,跨越了五个八度,其中中心音区的三个八度可以构成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并可以转调,这意味着它可以演奏任何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乐曲,也意味着春秋时中国不仅有五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能演奏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公元前5世纪的乐器,竟具有如此水平和性能,不能不说是音乐史上一大奇迹!充分说明了古代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高超,也显示春秋战国时我国音乐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曾侯乙编钟在音乐理论方面的价值在于它的铭文,整套编钟共有约2800字的铭文,标明了各钟发音属于何律的阶名及其与楚、晋、齐、周、申等周围各国或地区的对应关系,为研究我国传统乐律学和音乐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铭文简直可称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乐律书,它的出现弥补了古代文献关于乐律方面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先秦无“变宫”的说法,为我们认识春秋战国乐律学的发展状况及其演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曾侯乙编钟的每件钟体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乐音间呈三度谐和音程,很有规律,在钟体的正鼓和侧鼓都有标音铭文,只要准确地敲击其部位,就能发出所标明的乐音。这种一钟双音的现象,音乐家们在研究西周钟时已有察觉,但有人怀疑,直到曾侯乙编钟出土,铭文并标明为双音才得以确认。曾侯乙编钟的音响和铭文充分证明,一钟双音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曾侯乙墓乐器的制作是当时音乐艺术和青铜铸造工艺完美的结合,它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和科学发展的水平位于世界的最前列,具有辉煌的成就。作为一个侯国的曾国就已经具备了如此宏大的乐队,可想而知,那些实力更加雄厚的国家宫廷乐队的规模又当如何。所以曾侯乙墓的乐器只显示了古代灿烂音乐文化的一角,但仅仅这些也足以让世人为中国古代音乐之成就而惊叹。世界著名音乐家梅纽因在听了曾侯乙编钟的演奏后说:“世人只知道古希腊的音乐艺术是那个时代的高峰,他们还不知道中国音乐。但是我们再也听不见古希腊的乐器能有什么样的声音了,只有中国的这一套编钟,还能把2400多年以前的乐音再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