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学快报 > 详细内容
工人作家毛建军小说《北京人》引关注
发布时间:2012/3/6  阅读次数:4803  字体大小: 【】 【】【

 “原创的”、“当代的”、“北京的”,当北京对这样一部作品翘首以待时,中篇小说北京人》闯入了公众视野。

       这位文学新人叫毛建军,他的首部小说让读者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有读者激动不已地说:“《北京人》流淌的是人间最朴素的情感和语言。”

  这部《北京文学》编辑王秀云从自由来稿中选出、编辑部几个人把手写稿一字一字敲入电脑的小说,让众多读者“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把文学圈惊着了”。

  “当真善美被当作陈旧的价值标准搁浅于当代精神的浅滩,当后现代和伪后现代作品呈现社会意识的诸多斑斓图景,我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篇充盈着人间温情的朴素作品而深感幸运。”北大中文系博士师力斌在自己博客里写道,重读《北京人》,仍然热泪盈眶。

       2009年,毛建军偶然发现了《北京文学》“新人自荐”栏目的征稿启事,“我看了好几期,也想给这个栏目写一篇。”正是这则启事,唤醒了毛建军沉睡多年的文学梦。

       毛建军小时候很爱看书,上学时喜欢鲁迅的杂文,还会模仿鲁迅那种说话的方式,写些议论文;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后来回城,当过油漆工、木工、水暖工……日复一日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让毛建军慢慢淡忘了曾经想当小说家的梦想,直到那个征稿启事的出现。“2010年时,我的工作比过去要轻松了些,上24小时班,再休息两天,空闲时间多了,孩子也大了,我就把文学爱好重新拣了起来。”  

       2010年6月开始,毛建军真的写起了小说,一旦拿起笔他才发现,原来他心里积压了太多要说的话,那些纸上的字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往外走”。“我想写的是在北京的外地人尊严的故事。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我看过莫泊桑、左拉的小说,他们都曾写过‘外省人’,我对此感触很深。”

       进入到创作中,毛建军的脑海里更多呈现的是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感受过的生活,“我爱人是东北农村的,跟我结婚15年了,我的小说女主人公美顺的原型就是她。”

  这部小说的影视版权,现已被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制作方买走。    

  《北京人》的作者,叫毛建军,1958年生于北京,现为朝阳医院推氧气瓶的一名普通工人。

  推完氧气瓶回到东五环小家的他,会用纸笔写下自己的思考:“纠结一个人是不是北京人实在显出我们的鄙陋,尊重每一个鲜活个体的存在应当是为人的基本品德。”

  “写给我媳妇儿的”

  “这是一篇有生命汁液的小说。”师力斌说,《北京人》具有“与生活无缝对接的姿态”,让他觉得“小说始终在活着,活在大地上,活在质朴生活的人群里,活在我们对于精神世界最沉静、柔软、丰富的诉求之中”。

  其实,《北京人》讲述的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里面是“一个叫美顺的山里姑娘远嫁京城后卑微又坚忍地抗争姿态、一个阿甘式的男人纯真质朴又温润妥帖的款款爱意、一个家庭为了让儿媳和孙子成为北京人所承担的一切磨难”。

  “我这小说,就是写给我媳妇儿的。”在朝阳医院的侧门和拜访他的记者握手时,毛建军说,“自己没啥可说的”。塑造了一个阿甘式男人的他,说此前自己没看过电影《阿甘正传》。

  毛建军曾写过一篇名为《谁是“北京人”》的“自白”。“我是北京人,妻不是。她如小说中的美顺,从东北嫁到了北京。十几年过去了,我依旧是北京人,她依旧是外地人,她还没熬够当一个北京人的条件。”“其实,我更感谢我的父亲。他的出生地是山东掖县,不到16岁就外出干木匠活。到过长春、沈阳、天津、北平、太原、大同。很幸运的,1948年的时候,他再次来到北平,熬到了新中国成立,娶了亲,生下我们兄弟姐妹。否则,我不知会是哪里人,也可能会有另外一个家。”

  在毛建军家,记者见到了比他小十多岁的妻子张华,“小红帽”管庄站的一名报纸投递员——今天,她会把自己丈夫的故事,亲手递到部分《北京青年报》读者的手中。

  “没有了这些不是北京人的北京,还会是现如今的北京吗?”

  “我做梦都没想到。”说笑起来很爽朗、把家里打理得很利索的张华,1995年经别人介绍和“大龄男青年”毛建军相识,1997年结婚,现在已有一个12岁的女儿。

  说起对彼此的第一印象,张华说,“老实厚道”;毛建军说,“就觉得两人能过到一块儿”,“以前总没有合适的。”处过一阵子后,张华除了发现“他从不说人闲言碎语”、“说到做到”,还发现他爱买书和报纸,“走到哪儿,买到哪儿。出去玩,提前买好报纸,揣兜里。不走了,一屁股坐下,掏出来看。大家要走,起身,不看了。”

  正是因为认识了张华,毛建军开始留意到大量来北京的外地人——因为外地人的生活状态,已经和他息息相关——“2005年初,北京户籍政策有了人情化的更改,才使她终于挤进了北京人的行列。”。“工作后,相继接触过很多工友、朋友,细谈之后,如我这样的北京人十之八九,荫着父一辈,或爷一辈、祖一辈的光成了北京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竟如凤毛麟角,即便是公认的最能表现北京人喜怒哀乐的老舍先生,细究之下,也算不得北京人,尽管先生家居北京的时间已经足够长!有一个不可能的臆想:没有了这些不是北京人的北京,还会是现如今的北京吗?”

  毛建军在“自白”中写道:“我想:纠结一个人是不是北京人实在显出我们的鄙陋,尊重每一个鲜活个体的存在应当是为人的基本品德。生活中如美顺、长生者比比皆是,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一切的不如意都不能摧毁他们的自重。无论是当权者、当势者,尊重他们,又何尝不是尊重着自己呢?”

  之所以在纸上写下《北京人》开头“那一年,美顺16岁”,是因为女儿出生后很多年不再写的毛建军,有一天忆起一段还没从建外大街拆迁搬到管庄时的往事。“好像是在122公交车站。两个外地人在等车,一个北京人过来揪着他们就打。旁边人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的理由让我至今难忘,他说‘就看外地土老冒儿’不顺眼。”写完《北京人》半年后,毛建军看到了温总理的讲话:让我们的人民活得有尊严。

  毛建军说,《北京人》尽管是写给媳妇儿的,但女主人公的故事中,只有“卖报纸”这个细节是属于张华的,别的全是“张华们”的。

  “以前只做过发表小说的梦,没做过改编电视剧的梦”

  当《北京人》在《北京文学》2011年第7期刊出之前,毛建军的文学梦已经做了几十年了。

  小时候,毛建军就喜欢看书。张华说,第一次进毛家门,“满墙满墙的书”。

  他也写。上世纪八十年代,努力做着文学梦的建筑工人毛建军,经常投稿。“屡投不中,就渐渐放弃了。女儿出生后,看书都少了。直到她大了些,我才慢慢缓过劲儿来。”

  看到自己零买的《北京文学》杂志上有个“新人自荐”的栏目,写完《北京人》的他,“想试试这个吧”。

  毛建军是幸运的,因为《北京文学》还保留着看自由来稿的传统。

  当小说被杂志刊出,毛建军很高兴,拿到朝阳医院氧气组的工友面前“显摆”了一番。工友杨绍旭对记者说:“我们都觉得脸上特有面儿,工人里也有会写小说的呢。”张华也给毛建军丈母娘打了电话:“他写那么多年没白写。”

  之后,他写得频了。

  更让毛建军没想到的是,不怎么看电视的他,小说影视改编权,被拍电视剧的买走了,还得了六万块钱。“以前只做过发表小说的梦,没做过改编电视剧的梦。”他连购买公司的名字都记不住。“只记得,我去那签合同时,他们给了我《李春天的春天》的碟,说是他们做的。”电视剧制作方提出让毛建军写剧本时,他拒绝了。“我也觉得自己傻。但没有那个金刚钻,不揽那个瓷器活儿。”

  看毛建军一在家休息就写,张华担心了。“一家人得平平安安的。他老熬夜。他本来就比我大很多,用脑过度弄个半身不遂,我还得伺候他。多陪我们几年,比什么都强。人要名气干什么。”

  《北京文学》编辑告诉记者,毛建军又有一部作品要发表了。“写的是我父亲的事儿。我真希望是四月登,清明,我想‘烧’给他。写完我肚里装的故事,我就不写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