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诗词新闻 > 详细内容
谢有顺:诗歌教育审美情感心灵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0/6/7  阅读次数:16303  字体大小: 【】 【】【

  以审美、情感和心灵教育为核心的“诗教”,对培育下一代的审美力和创造力尤其重要。

  在古代,令文人骄傲的是“诗”,官员、隐士、僧人、侠客,各种人群中都不乏诗人;日常生活层面中,影响、塑造中国人性格的,诗也是主要方面之一。  

  但进入当代,诗歌传统诗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衰落了,这不利于中国人心灵的培养。特别是对下一代人来说,复兴中国文化中的“诗教传统”、“以美启真”、  “以美储善”,重振诗歌教育,对于培育下一代的审美力和创造力,重塑其感知系统、审美品位、情感体验和心灵世界,尤其重要。

  诗歌教育首先是审美教育。中国人常常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艺术的。遭遇汶川大地震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写诗,举行诗歌朗诵会,让诗歌抚慰人心,安妥灵魂。这是因为诗歌能唤醒一个人内心柔软的部分。诗歌的意义一旦深入人心,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设计。提倡“诗教”,就是提倡一种美育。诗是一种结晶的语言,深藏着许多精致的心灵。蔡元培主张打通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主张美育和智育并重,他说,“常常看见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瑟无聊的状态  ”。

  诗歌教育也是情感教育。那些优秀的诗歌,诗人广阔、旷达、高远的人生态度,令人向往。我们说新诗时提到徐志摩、戴望舒,也是因为他们的诗风更加潇洒、隐忍,情感藏得越深,有时迸发出的力量更大。我们读《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雨巷》,情感被分解到了具体的感觉中,唤醒的是内心的感伤和忧愁。理解诗人的情怀、胸襟和旨趣,与诗人产生共鸣、回应,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人生与人生的叠加。

  诗歌教育还是心灵教育。进入到诗歌世界,尤其是古诗世界,我们会遇到很多由精致语言雕刻出的高远心灵。心灵教育的完成,必然要以心灵为摹本,以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为路径,达到对人的自我世界的塑造。比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滩险水急,“轻舟”载人其实是很危险的,但一个“轻”字,却符合诗人心灵的真实——轻松、旷达与自由。  

  我相信,以审美、情感和心灵教育为核心的“诗教”,一旦推广,获得学生的响应,将影响一整代人的人文素养。他们的感知系统、审美品位、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会因诗而变。诗能为僵硬的世界留下柔情,也能为苍白的心注入暖意,以诗为教,总比以实利主义思想为教要好。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