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展 > 雕塑资讯 > 详细内容
传统雕塑吸纳当代艺术精华
作者:屈菡  发布时间:2009/9/2  阅读次数:16052  字体大小: 【】 【】【

       陈妍音的雕塑作品《1949年少先队员》,作品在完善造型艺术和雕塑技艺的基础上,把铸铜的造型着上了亮白的石膏色,有一种单纯的质感。

       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和严格评选,第11届美展8月28日终于以雕塑展在长春的率先展出而拉开了序幕。本届雕塑展一改过去由各地美协送稿的办法,采取了直接送审的方式,经过17位评委的评选,最终有309件作品从3000多件来稿中脱颖而出获得入选,35件作品同时得到获奖提名。



       入选作品呈现出与往届雕塑展不同的风格,一些作品在题材、形式、观念上都与传统雕塑相去甚远。业内专家指出,这些差异传递着中国雕塑在当代艺术影响下的发展现状。

       题材多元“70后”多关注生活

       在此次入选作品中,《拆迁·四合院》表现的是城市拆迁题材。在一个充满古香古色和文化韵味的四合院外,两个大型的推土机,正在将院墙轰然推倒、碾碎。“房地产的开发和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城市记忆,作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对现代雕塑语言进行了探索。”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表示。作为评委之一,他经历了整个评选过程。“此次入选作品的关注面非常广,有革命题材的,有反映重大事件的,还有乡风民俗、百姓生活方面的,甚至还有观念作品。”

       在众多题材中,对生活本身的反映最引人关注。此次入选美展的作者多为“70后”,还有一些在校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非常敏感,反应也更加强烈。作品《金缕玉衣2008》模仿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物“金缕玉衣”造型,而用信用卡代替了文物中的玉片,通过古代的玉文化和今天的信用卡对比,引人思考。

       同时,在语言风格上,年轻一代的作品没有了以往的严肃、刻板,多了几分幽默、调侃和夸张。雕塑作品《都市生活》,刻画的是咖啡厅里的一角:一组长着尖尖耳朵和绿色眼睛的都市男女,像凶残的狮子、豺狼。作者用动物指代人,欲表达人在夜间所暴露出来的本性。

       除了批判性的反思,很多作品是对社会正面的反映,但是与崇高的英雄主义不同,青年艺术家更注重艺术的平实和朴素情怀。在作品《老兵》中,老红军不再是英勇的战士形象,而是一位步入暮年的老人,是社会的普通一员。在他微笑着回顾过去时,这位共和国的奠基人没有以功臣自居,但恰恰是这种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形象更容易让人感动。“通过评选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的艺术家在成长,他们考虑问题的视角和老一辈雕塑家有所不同。他们关注社会也看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出发点都有新的视角。” 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雕塑展评委曹春生说道。

       材料丰富雕塑着色成为新亮点

       材料是雕塑的重要媒介,此次入选的展品中所使用的媒材与往届相比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铸铜、铁以及木头外,还有树脂、塑料、陶瓷、玻璃甚至皮革。“这几年大家对材料的运用可谓是挖空心思。”曾成钢表示,“社会的开放给每个人的尝试提供了可能性,材料的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多。这表明在雕塑这个领域里,材料作为一种媒介,其选择和使用是一个非常强的走势,因为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它自身的特性对雕塑的帮助非常大,作为一个雕塑家,对材料的敏感也非常重要。”

       为作品着色是雕塑创作的新手法。在此次入选的作品《嘿,茄子》中,作者通过很强的写实能力塑造了正在照“全家福”的一家老小,并且通过着上鲜艳的颜色,凸显了人物的穿着和表情,使主题的呈现更加直观。记者看到,在展览现场不断有观众加入全家福中拍照留影,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过去雕塑都是单一颜色,但如今人们逐渐感到着色的变化,内容上也有所改变。”曹春生表示。《1949年少先队员》是女雕塑家陈妍音的作品,刻画了1949年那个时代少先队员淳朴、天真的形象。作品在完善造型艺术和雕塑技艺的基础上,把铸铜的造型着上了亮白的石膏色,突出了少先队员的单纯及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

       创作者对于雕塑语言的探索也没有停止。在《从东归,土尔扈特部》中,作者塑造了从俄罗斯伏尔加河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在用铸铜造就的马匹和人物身上,不规则的镂空塑造出了饱经沧桑的历史感。由于写意手法的运用,被凛冽的寒风撕扯的人和马群被刻画得既有悲怆感,又有遥远的岁月感。作者天津美院教授景育民表示,“镂空处理是在雕塑语言上的一种尝试,通过破碎感给人时间概念,表达岁月对马队的侵蚀。”这种语言更代表着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是当代艺术家回望历史时的内心感受。

       界限模糊雕塑、装置难区分

       站在综合材料作品《蜕》面前,很多观众发出疑问:这是雕塑吗?作者用类似塑料布的材料记录了某些真人个体的形态。这种翻模出来的人体蜕层,是为了让人通过外在形体来感受生命的存在。这种不需要作者用真材实料“雕”和“塑”的作品已经远离了传统的原雕概念,而更加接近当代艺术的特征——观念性。

       作品《城市呼吸系列之二》所表现的当代气息更为明显。作品是三个真实的氧气瓶,然而其中满盛的却不是氧气——透过剖开的截面,露出的是螺丝钉。作者企图表现的是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的生存场景。而整个作品没有艺术家自己雕塑的内容,完全是现成品的翻制:现成的氧气瓶、现成的螺丝钉。作者甚至不必亲自动手翻制作品,只需要提供有思想内涵的构思、创意。

       这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传统雕塑是通过雕塑语言塑造一个具体形象,利用形体本身等因素来实现,注重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而当代艺术则常常利用装置等具体的物品表达抽象的观念。

       “雕塑和装置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这也是今天雕塑发展的趋势。电脑可以复制一切人能做到的形象,所以艺术家开始思考‘我们还用像以前那样塑造吗?’在造型上不必通过艺术家的技术和艺术来呈现,需要做的也许就是出个想法,让别人来完成。”《美术》杂志执行主编、11届美展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尚辉分析说。

       雕塑出现这种模棱两可的现状有一定的历史缘由。我国古代的雕塑有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石刻,也有敦煌等寺院里的宗教雕塑,但是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术,不能够世俗化,也难以表现现实生活。20世纪以来,留洋的雕塑家把新的雕塑手法带了回来,但是这个传统还没有发展完善,就被当代艺术所覆盖了。

       但创新毕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曾成钢看来,当下这种前卫的雕塑手法可以看做是近十年来中国发展以及人们自信增强的一种表现。“当我们的创作视野越来越开阔、与外界的交流也不断丰富时,雕塑必定会走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www.ccdy.cn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