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戏剧新闻 > 详细内容
新中国成立60年电影回顾:风靡一时的样板戏
发布时间:2009/9/26  阅读次数:29644  字体大小: 【】 【】【

      戏曲片并非出自共和国电影首创,但确实是影史进入到“共和国电影”之后,才迎来它的摄制高峰的。“文革”十年中出现的样板戏,恰是这一类型片里的一个复杂现象。它们有着浓重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作为当时举全国之人力、物力等多方资源拍摄的影片,它们集中了当时的一流专业人士。不少电影都是一拍再拍,有好几个不同版本。有的甚至是边放映边修改,不同城市的观众,在同一时期看到的影片,局部很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创下世界影史怪谈。而大部分影片在银幕版之前,还都由各地电视台拍摄过电视版本。比如《白毛女》,最先的电视版导演就是后来拍摄电影版的桑弧。  

        第一部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的导演是谢铁骊。杨子荣和少剑波由童祥苓和沈金波出演。童、沈均出自梨园世家,童最初是马派老生,沈则是高派老生,早年还在天津挑过班,后来又都拜在大师周信芳的门下。《智取威虎山》使两人成了观众眼中的超级明星,但境遇却并不如意。尤其是童祥苓,因为姐姐童芷苓成名早,知道江青早年在演艺界的一些事,童家成为较早被迫害的那批京剧界人士。童祥苓又年轻气盛,为姐姐顶撞过张春桥,出演杨子荣只属于“戴罪立功”,每天除了拍戏,还要接受劳动改造。剧组里不明内情的人,有的却误以为他是江青嫡系,拍摄中还经常整他。  

        1971年问世的《沙家浜》则是另外的情形。它的导演是导过《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的武兆堤,编剧中有二十年后成为短篇小说泰斗的汪曾祺。这部戏起初与“文革”无关,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受到毛泽东的关注,连最后的剧名都是毛泽东亲自定的。  

        和其他时代的电影一样,样板戏主演们在观众中的口碑和境遇,也存在着天壤之别。同为《红色娘子军》,舞剧中洪常青的主演刘庆棠因该戏的走红,升格成为文艺界的实权人物。而京剧中洪常青的扮演者、马连良的高足冯志孝,却因为扮相受到一部分观众的质疑。其实就几部京剧样板戏主演的演唱功底而言,冯是最有专业水准的人之一。  

        1972年拍摄的《奇袭白虎团》则是当时比较受观众认可的戏曲片。主演宋玉庆、方荣翔都是随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艺人。宋玉庆扮演的志愿军侦察排长严伟才,比浩亮《红灯记》里扮演的李玉和更具备李少春的神韵,剧中方荣翔扮演的团长唱段也是脍炙人口。不过疯狂追捧该戏的观众们并不知道,该剧的导演尚之四和编剧之一孙秋潮,那时已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  

        在此之后,还有《龙江颂》、《海港》、《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造就了李炳淑、杨春霞、李光、李崇善等“文革”后的重要京剧名角。  

        样板戏电影是在反常的历史条件下,被强行设定为内地观众“唯一”的银幕娱乐的(尤其是1970年—1973年这四年间)。这样做,导致了日后观众的两极反馈。单纯怀旧者认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发展了京剧的美;而那些对当年惨痛历史记忆犹新的当事者,则会因那熟悉的、打了鸡血般亢奋的旋律和唱段,重温旧日的不堪回首。对此,王元化先生曾在一篇访谈里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正常的年代查禁样板戏不是聪明的办法;一味强调“样板戏是别人创造而被‘四人帮’窃取,所以不是反动的”也有失理性,毕竟样板戏所贯穿的“三突出理论”和斗争哲学,背后耸立的依然是十年“文革”的魅影。聪明的办法是今人在播映时“应对样板戏做点剖析,使听众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它是什么时代的产物。”我个人同意元化先生的观点,并为今天影视和舞台一直没有实施这一做法感到遗憾和不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