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艺批评 > 详细内容
论文抄袭漫延 中国发展令人担忧
发布时间:2010/1/9  阅读次数:29821  字体大小: 【】 【】【
赵志疆:论文抄袭何以“魔高一丈”
    现在正值毕业生交论文前夕,我省部分高校相继开始启用反剽窃软件,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防范抄袭。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店“马不停蹄”出现了反  “反剽窃”服务。(详细报道见昨日A07版)
        “反剽窃”,反“反剽窃”,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无疑根植于论文抄袭蔚然成风的社会现实。由此也不难看出,在供销两旺的论文买卖市场,想要一举叫停论文抄袭何等不易。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明确表示,反对论文抄袭等急功近利的行为,但是真正对学生较真的大学,似乎微乎其微。其中尴尬很容易理解,在当前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框架内,既然学生考进了大学且支付了不菲的学费,怎么忍心因一纸论文羁绊住学生前进的脚步?更为重要的是,在论文抄袭潜规则盛行,甚至大学教授也相继陷入抄袭丑闻之际,如何能让大学生独善其身?
        论文抄袭当然主要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但也无法排除外部环境对此产生的影响。去年两会期间,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提出,要办受人尊重的大学关键是大学的德性,而这首先就需要杜绝学术腐败。实际上,正是由于学术腐败层出不穷,因此坊间舆论才会对论文抄袭不以为意。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大学生就这样从论文造假中一步步走来,日后会不会形成更大的学术腐败?因为学术腐败广泛存在,人们如果忽略了学生论文抄袭这样的小“恶”,就不免因此纵容了其由量变演绎为质变。学术腐败浸染之中,这样的尴尬与矛盾注定要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思考。
        在抄袭与反抄袭的“技术大战”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永无止境。要想真正杜绝论文抄袭,培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严谨治学态度不可或缺,而这第一步就是应杜绝一切学术腐败、重塑大学的“德性”。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要求他们“举世皆浊我独清”。
  
买卖10亿元论文的根源
  
      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和他的团队进行的买卖论文研究显示,包括非法期刊在内,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10亿元。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
        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并且规模达10亿元,是一个让外行惊诧而内行或许不以为然的数字,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组数据不足以引起社会的警惕和反思。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其规模已膨胀5.5倍,论文买卖的销售额近10亿元。从中不难发现,论文买卖的火暴程度,只是,当论文发展到与市场上的“白菜”一样“论斤”出售时,我们看到的论文还是真正的“论文”——学术心血的结晶吗?  

        “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的信息告诉我们,与论文买卖一同出现的还是学术良知和学术道德的沦丧。换句话说,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学人的立足之本何以与市场上的商品一样被廉价“兜售”?  

     当下,学术期刊功利化、商品化现象早已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对发人情稿、关系稿,按版面收取费用等现象进行了批评,认为“学术界加入市场后,刊物、经费和论文,相互运动,形成了权、钱、学之间封闭式的三角贸易。这种学术,很容易丧失社会大众的信任,信任危机,唯此为大。这种不公正、不合理现象倘不加以扭转,真的会出现学将不学的局面”。研究披露2009年全国论文买卖销售额近10亿为此提供了鲜活的证据。  

        就我国现实来说,抄袭、拼凑的学术泡沫和学术交易泛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低水平重复出版,制造论文垃圾,加上以论文论英雄的学术评价机制,使学者沦为生产论文的机器。论文成了为了写作而写作,学术造假应运而生,助长了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的蔓延。有人明确指出,我国每年发表论文十几万篇、专著近万部,但其中90%没有什么创新,只是东抄西凑。如此一来,学术道德就被忽视甚至是被有意遮蔽了。  

        2009年全国论文买卖销售额近10亿是学术道德迷失和被“兜售”的必然。对此,我们更应看到学术研究中的“GDP崇拜”现象――重量不重质,科研被量化成项目的数量多少和经费多少,论文看的也主要是发表的数量。其实,很多知名学者的一生其实著述并不多。一如法国研究体细胞克隆兔的研究组在克隆兔诞生前6年的艰苦工作中,从事基础研究的主要科学家没有发表一篇医学论文。  

     近来频频出现的抄袭丑闻,在笔者看来,更能印证我国学者学术道德的漠视态度,由此也就导致了学术道德底线的迷失。当学术道德失范从普通教师发展到院士、长江学者身上的时候,当学术造假从小人物演变到某大学副校长乃至重点大学某领导身上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社会不得不为学术界的堕落和沉沦支付沉重的信任下降的代价。研究披露2009年全国论文买卖销售额近10亿就是无情的嘲弄。  

        购买别人包办的论文用来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这种不诚信行为严重违背了基本学术品格,当为人所不齿;而买卖论文的经营者明显属于不正当获利,也违背了基本商业伦理,为学术不端行为推波助澜,共同污染了学术环境。在学术失范的困境中,学者们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认可,而是通过学术腐败来达到目的,最终导致了学术共同体底线的倒退和学术良心的瓦解,在这样的前提下,学术底线的迷失似乎成为必然。  

        因此,警惕兜售学术“良知”下的“买卖论文成产业链”就不是一个多余的课题。

人民网:论文抄袭造假 将让中国发展将后继无人

    相信多数人的电子信箱内都收到过中奖通知和论文征稿的邮箱,  中奖通知是诈骗己是路人皆知,  论文征稿则己成为年经营额数亿元的大产业了.论文抄袭造假抱的新闻也不绝如缕.

  目前毕业生论文抄袭现象,在中国各高等院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到博士生,从学生到教授到校长,甚至到中科院的院士。从普通的中国高等院校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北大,无不涉嫌抄袭案例。这些抄袭论文的人,他们胆子是非常的大,像被网友喻为“史上最牛的论文”,他的抄袭内容除了地名和数据不同之外,其他一切全都照搬。最年轻的市长周森峰,他的清华硕士毕业论文,就被网友发现抄袭率达到50%。还有辽宁大学的校长,通过他审核的论文抄袭率已经超过了80%。

  国际晶体学联合会在1948年创办了《结晶学报》(Acta  Crystallographica)科学期刊,联合会在2006年至2008年间的学术论文中,发现遭撤销的报告大多只凭修改一套原始数据就发表系列文章。

  “科学网”引述期刊社论举例,最初被发现伪造结构的来自中国井岗山大学2位学者及大学的其它工作人员,另外也有大陆不同科研机构的学者。期刊将2位学者各撤销了41篇及29篇文章。

  由于发现问题的文章来自于井冈山大学,所有由井冈山大学投递到《结晶学报  》的稿件现已被特别注明,将检查内容真实性。

  湖北武汉市有1家专门从事学术论文代写的公司,业务忙到相关部门去抽查时都没时间接待。这家被勒令关门的公司被形容“学术造假专业化程度之高、业务量之大,可谓怵目惊心。”

  这家公司从北京、广东、湖北、湖南等10几个省份招募80多名专业能手,“夜以继日地假造各类论文,提供代写代发‘一条龙’服务。”

  据报导,工商部门人员去查抄这家公司时,业务员忙着接单竟然无暇顾及。

  服务费也是明码标价,例如大学毕业论文每篇约人民币1000元,硕士论文约3500元到5000元。论文代发除收取版面费外,还加收服务费,在一般刊物上发表加收1000元,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加收2000元。

  郭姓公司创办人表示,论文市场越来越活跃,论文买卖已成为1个新行业,她的公司只能算是小公司,网上能查到很多家公司都在从事论文代理。

  事实上,只要将“代写代发论文”几个字键入百度搜寻网站,相关网页就会跳出700万个结果,可谓“遍地开花”。

  中国专业人士的各种职称评定,业务晋升,年终考核等等,都需要在刊物上发表论文,“有人没时间写,有人不会写,就有人出来收钱替你搞定”,这就是论文买卖市场蓬勃的原因.

  论文造假并非只有中国才有,但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并且造假论文传播范围越广,其危害也越大.《麻醉学新闻》月刊(Anesthesiology  News)近日报导,一位知名的麻州麻醉师鲁本(Scott  S.  Reuben)涉嫌捏造至少21份论文中的临床病患资料,有些论文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临床实验,连病人都是编造的。由于,鲁本的研究结果广受医学界采用,造成麻醉学界震撼。如果指控是真的,这可能是麻醉学界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医学研究欺诈案件。涉及上千百万病患.

  《麻醉与镇痛》期刊将在五月份的期刊中正式取消鲁本发表的研究论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造假抄袭论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已经普遍到很多人都认为抄袭现象不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

  实际上,这跟中国整个社会风气发展到是有直接关系的,最早是来源于80年代。抄袭不是从学生开始的,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过程,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就要求有一定的文凭。那么这时候,官场上就有很多年轻的官员去恶补。恶补到最后就出现了两种结果,一种叫做“假的真文凭”,一种叫做“真的假文凭”。

  所谓真的假文凭就说这个文凭是假的,但它真的是做出来的,这叫做真的假文凭。假的真文凭就是他有一个真正的文凭,也毕业了,但事实上他没有读完这么多书,他整个成绩和他的学分都是掺了很多水分的,这叫假的真文凭。这种现象是在官场上最先开始的,而作为学生来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中国这30年来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渐进的过程,是紧密相关的,是不能把它分开来的。

  那么这30年来的发展过程,可分成这么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市场需要。你需要一个文凭,但是这个文凭,你用什么方法得到,他并不管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最捷径的方式去拿到这个文凭,那么其中就包括论文的造假。

  而这个造假不容易被发现,这是第二个条件。就是成本非常低,十个人造假,可能没有一个人会被发现。一百个人当中,可能只有一个人会被发现。那么这样的话,他付出非常少,但是能够蒙混过去的机会非常多,这是第二个。

  第三点就是整个社会道德的约束没有了,其实造假的情况在各个国家都有,特别是学术造假,当然,这和现在科学的竞争方式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各个国家都有,但是造成一种文化现象,大家都认可,这只有在中国才有。

  其它国家的高校抄袭论文的严重现象,绝对没有达到中国这么严重的程度,因为在西方,特别在美国,整个教育体系第一个讲求创造性,在这个文化当中,如果你没有创造性,你只是抄袭别人的话,你自己都会觉得很差劲,不好意思拿出来。其次在评分的时候,别人并不仅仅看你这个论文写的怎么样,而是看你的创造性。所以有的文章看上去可能并不好,但是他的思想很好有创新的话,导师就会很欣赏。所以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和历来的评分标准当中,都是以创造性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不像在中国,你有一篇东西,你照着做出来就行了,所以这是一个差别。

  第三个,现在西方大部分国家虽然没有以前好,但是西方社会讲一个“诚信”,有一个信用体系,也就是你个人的信用。所以一旦被发现以后,那么以后你找工作贷款,你的晋升、你的各式各样的前途,都变成非常困难了,也就是说造假的成本非常高。在非常高的造假成本下,即使有人想试也不敢这样去试。由于学术诚信度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所以他们不敢冒这个险。然而在中国,从最年轻的市长周森峰的抄袭事件,到辽宁大学副校长的抄袭事件看来,只是民间有些舆论对他们谴责,但是在行政上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处分,民间当然是不抄白不抄.

  可是,众所周知,一篇论文要通过发表,最起码要通过两关。第一关是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的导师本身,他首先要审这篇论文,之后还有其他专家或者学者要共同来审这篇论文。但是中国这些抄袭论文,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够发表,甚至在国家的核心期刋上发表呢?

  这其中有多种因素,一个因素就是作为中国大学里的导师来说,现在中国的学术界真正看书、看专业文章,去研究专业文章的风气并不是很盛。一旦当到了学术界某个地位以后,他自己就变懒了,而他的基金来源很多是靠关系的,这跟整社会的情况有关,所以导师也不看书,导师也不知道行业内的最新进展。

  第二个就是学术风气不浓已成为普遍现象了,所以邀请的这些评论专家,评毕业生论文的专家都是这个导师的朋友,等于到这里来,大家吃吃喝喝,然后就让他通过了,这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在中国大陆,整个学术界的学术风气已经没有了,有的根本不知道你这篇文章是抄袭的。

  第二、即使知道是抄袭的话,他也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大家都抄袭,所以就让他过了。现在社会上还认为这是不良的行为,所以社会上还有人去做人肉搜索,把他查出来,说他原来抄袭过。这些本来不应该由社会上发现,而应该由学术单位来发现,现在倒过来了,正好说明中国整个学术界的问题。

  没有道德约束以后,剩下来的就用法律或者是纪律,在社会上是法律制约,在党内是用党的纪律来制约。但问题是谁来执行?任何好的法律,任何好的纪律,都必须要有人来执行的,谁来执行?要知道,这种抄袭之风是从官场上来的,那些博士有多少水分?谁有心思去制定这样的政策来查?所以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当它成为官场上的常规以后,当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时候。那么还有谁能够阻止这种现象继续发生?

  2009年,中国有8万个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出高考,也是5年来考生最低的一年,和这方面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社会上某一个现象的出现,它都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在“就业产业化”的问题上,很多人等于要花出很大的代价,付出非常高的代价来读完这个书。相比较而言,西方很多国家的教育往往是属于义务教育,一直到高中毕业,而大学也有不同的资助,如果你是当地居民的话,学费也可以减,而且比起他的收入来说,并不是很多。

  但在中国的话,很多人就牵涉到可能要几十年的工资,或者是全家人的努力才能勉强养一个大学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觉得他已经付出得太多了。那么付出太多,又要在短时间把它拿回来,怎么办?那么就“造假”,当然这个前提不是“造假”的理由,不是“造假”的藉口,但是在一个不把这种事情当成一种丢人的事情的情况下,很多人是愿意走这条路,而且愿意把这个做为一个理由来实现。

  为了应对目前学术不端正的行为,其它的国家会采取一些措施,在西方总体来说,整个学术界它的“假”是比较少的。很多人在他创业的过程当中,在开始搞研究的时候,他确实是花了很大的精力,然后做出了很多的成果。所以他的“学术委员会”往往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而且是有长期的科研,有实践的经验,而且是被同行用非常严酷的方式评比,整体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他能够成立一个委员会来打假。比如说美国有研究诚信办公室,这和目前国内学者所呼吁的“学术打假”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他们也承认要实现“学术打假”,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那

  但是在中国最困难的是,因为造假在学术界已经是无孔不入了,每个领域都涉及到了。在这种情况下,谁来成立这个“打假委员会”?谁来成立这个审查委员会?如果这些审查委员会的导师们、教授们自己也是造假的,或者是自己的学生也是造假的话,那么当他们审查到这些造假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处理?这是中国“打假学术”的一个最大的障碍。抄袭论文的现象如果不马上遏制的话,它的后果将会是:第一个,中国科学的发展将后继无人,因为很多人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而这也是为什么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发现在社会上真才实学没有用。

  第二个,这在官场上就形成了,因为很多现在当官的最终还是要由学生当中选拔过去的,将来要走上仕途的。那么他这种“假”就带到社会上,带到官场上,使得官场上现在已经非常严重的这种“假”的风气,没有办法纠正。不能说越来越严重,因为想不出来比现在更严重的是什么了,所以它无法纠正,那么整体来说,整个社会要为此付出最大的代价。

  为了避免学术腐败和抄袭行为,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发出了反剽窃的系统。那么技术上是否能够真正的解决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以及学生是否有可能为了通过这个系统的检测而做论文呢?大学做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材,怎样才能培养出可用之材,这才是我们当今最迫切、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