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文艺 > 详细内容
深圳宝安“作家村”催生到衰退
发布时间:2009/11/9  阅读次数:25454  字体大小: 【】 【】【
文学爱好者催生“作家村

  据深圳宝安区作协秘书长、作家唐成茂介绍,大概在2004年秋,一名曾在武汉、佛山、深圳等地打工原名叫王世孝的湖北小伙子来到上合村31区开始写作,由于他的文学梦想带来一大批文学爱好者进入31区,叶耳、曾五定、卫鸦、徐一行、刘小骥、叶曾等一批文学爱好者先后入驻作家村,最多时这里的作家发展到20多人。这批人每天都在出租屋内进行各类文学创作,然后集体到附近宝安公园进行文学交流。

  这批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宝安大浪、龙华、福永、沙井、新安等街道的打工者,也有一些人本身来自文化圈,像徐一行此前是国内知名纯文学刊物《长篇小说选刊》的编辑,他一直希望写点东西,最后他找到宝安31区落脚成为“作家村”的一员。

  由于文学爱好者不断涌入,“作家村”一度人满为患,按照叶耳的说法,当时深圳周边有很多文学梦想的人纷纷进驻“作家村”,甚至有“文学票友”放弃在深圳关内的宽敞房子专门跑到31区租个小房子开始写作。最后叶耳等人在村里立了几条入村规矩:要有一定的文学写作潜质;要心怀伟大的梦想;要有做人的品质;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等。入驻“作家村”的人在这里先后完成了很多文学作品,甚至有不少还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

  兴盛:

  投奔此地只因为“纯”

  2005年底,作家曾五定来到31区,虽然说有堂弟叶耳先来的原因,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吸引他到31区的主要还是那个地方“纯纯”的创作氛围。那时一群人只在那安静地写作,什么都不管,下午到宝安公园跑步,相互交流写作心得,看文章、改文章,大家都可以进步。曾五定表示,能在一个地方安静构想好了东西,然后写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在这群人中间,包括徐一行在内有不少人当时都有光鲜的身份,但最终都彻底放弃了当时手头的工作,进入到清贫却可以纯粹为理想而写作的生活状态。

  对于31区,曾五定有很深的感情:那时的确有很多媒体关注31区,但我们没有一点浮躁。曾五定指出,31区作为一个文学符号,是因为它有纯做文学的人在那呆着,如果人都走了,31区也就不存在了。

  转折:

  经济压力迫使人们离开

  在随后的发展中,由于作家忙于写作,一些作家生活来源有限,加上年轻人有些开始结婚生子,房租也从当年的400多元涨到800元左右,生活上压力增大,有时甚至饿肚子,由此他们也被人讥为“饿肚子作家”,生存压力迫使他们重新选择生活方式。一年多以后,作家陆续离开。

  据唐成茂讲述,由于他们不是体制内的作家,生存成了他们比较大的问题,离开31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生存上的压力。

  记者随后调查,这批人当时都没有工作,成天在出租屋内埋头创作,希望能写出好作品,但现实生存问题接踵而至。到今年,这里一房一厅加上房租、水电、物管接近1000元,这种费用对于一些没有太多经济来源的人来说还是有很大压力。

  曾五定对记者说,在31区待了差不多两年后他还是决定离开,分析原因,生活与写作的矛盾就是核心。他可能追求可以纯写作的环境,但是家里需要读书的儿女却是一个不能逃避的问题。目前曾五定为了寻找另外一个可以兼顾工作、减少租金的地方最终离开了31区,开始了自己此前不愿意做的兼职生活。他事后告诉记者,文学创作的稿费很低,它带来的是个人满足感,而没有钱对于家庭而言则是失败。

  其间,后来在文坛上颇有声名、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王十月先行离开到广州发展。到今年5月,村里的作家只剩下最后一名坚守者叶耳。随后,他也感到“作家村”不再存在,决定搬走,在宝安另一地与妻子孩子同住。至此,当年的“作家村”已空无一人。

  据新安街道上合村副书记黄东源分析,这些人在他们村里生活,他和其中一些作家都有交往,他认为生存的确是他们最大的难题,对此,他一直清楚但无力解决。

  衰退:

  复制“大芬村”无疾而终

  据唐成茂回忆,当时宝安对于“作家村”的发展态势很关注,政府层面甚至希望借这批作家之力发展宝安文学创意产业,甚至希望能复制深圳另一个文化村——大芬油画村的模式发展文化产业。当时宝安区、新安街道帮他们多方选址,希望为这批人提供一个免费办公场所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但事情到最后却没有办成,场地由于租金问题一直没有谈下来,政府层面没有办法替他们解决写作场所问题。

  此后,宝安方面针对这批作家先后出台了资金奖励、招调户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由政府支付工资以维持他们日常创作的开支,为一部分作家解决户口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宝安方面一共只批准了5名人员调入深圳,随后就停止调动,由于不同负责人的意见有分歧,导致政策并没有连贯性。

  作协秘书长于爱成:无限放大写作是离散内因

  深圳作协秘书长于爱成表示,作为作协负责人他一直关注着31区的起起落落,他认为31区打工群体的聚集虽然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但是它的消失有其必然原因。31区聚集了一批人以后,吸引了不少目光,但是文学创作本身是个体行为,如果因此而产生无限的幻想,无限放大写作,并认为可以不用工作,单纯写作就能谋生这就是个认识上的误区,这也必将导致日后的离散。

  他认为,31区的确有几名文学素养不错的人,但是他们毕竟是名气不大的文学爱好者,有文学梦想,一腔的热情,学历低,很多人也都已经结婚生子,文学梦想与生存压力之间的矛盾是很现实的。虽然深圳市政府和宝安也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但是“支持不足以谋生”,加上他们的“创作实力毕竟有限”,为了生活寻找更好的地方、更好的出路也是必然的。

  曾经的硕果:滋润了庞大的宝安作家群

  去年底,宝安方面审定通过的《深圳市宝安区文学作品奖励暂行办法》对文学作品的奖励条件大大放宽,“基本上在公认的文学名刊上发表的,都可以获得奖励,最高的甚至达到20万元。”按规定,“凡获得国家级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给予2万元奖金,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的,向政府另行申请专项奖励资金,奖励最低标准为20万元等。”

  据宝安作协的统计,从2000年宝安作协成立之初的100余人,如今已发展到300名会员,其中80%是打工者。这支近200人的打工作家队伍,加入省级作协的有12人,中国作协的有2人,有17位作者先后出版29部文学专著。很多“打工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品》等国内大型文化刊物上发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