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频道 > 舞坛快讯 > 详细内容
以舞蹈为媒:记中国—东盟舞蹈交流展演
作者:张意轩  发布时间:2009/9/10  阅读次数:11897  字体大小: 【】 【】【
  在舞蹈中看到自己的历史

  中国风和华族元素也是展演的一个显著特点。

  观摩会的开场仪式,就采用了华人传统的击鼓和鸣锣的方式,透着一股热闹劲儿。

  马来西亚槟城修道院华小表演的《新年乐》,小演员身着红衣服,系着红绸子,梳着朝天辫,再加上铜钱、元宝等道具,都是华人过年的典型元素。

  马来西亚菩提独中的学生们,则跳起了西藏舞——《情满天路》,举手投足间,很有几分雪域高原的神采。

  “我还没去过西藏,希望以后有机会去看看原汁原味的藏族舞”,菩提独中高三学生史育铭说,“我平时也在学中国的民族舞,这次看了来自中国的同龄人的舞蹈,对自己也是一种动力。”

  事实上,“学习中国舞,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马来西亚华族舞蹈联合总会总会长准拿督陈森才说。

  年轻的戴喜玲就是其中的一分子。2003年,她在香港学习芭蕾舞时接触到中国舞,“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于是,她开始学习中国舞,并通过了中国舞教师资格考试。

  2006年戴喜玲在槟城开办了一个中国舞考级班,“每年都有100多个人来学,学员中有华人子女,也有其他民族的人。”  

  “通过学习中国舞,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文化,”她说,“中国舞的教学中包括民间舞和少数民族舞,如东北秧歌、藏族舞、新疆舞等,所以,教舞蹈时,也教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我喜欢看这些有中国风格的舞蹈”,槟城华人吴绸云说,“在这其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历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家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回忆。”郑芳林说,“舞蹈,能够团结大家,保持民族精神。”

  郑芳林认为,“孩子们通过舞蹈中的元素,可以寻找早期华人的记忆和文化要点,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祖辈是怎么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生活。”

  “了解,是更好奋斗的动力,否则,会失去了根基。”他说。

  为青少年搭建起交流舞台

  “促世代友好”是活动的另一项主题。

  “通过舞蹈艺术,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少年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中国与东盟青少年舞蹈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中国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甲芹说。

  马来西亚槟州城乡策划、房屋及艺术部主席黄汉伟也持有同样观点,“以舞蹈为工具,进一步融汇中国东盟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他说。

  教学交流环节,这一点尤为突出。

  这天的华人大会堂,热闹非凡。来自中马等国的舞蹈老师,先后教授着中国苗族舞、马来舞和印度舞的动作,最后,更是将三种舞蹈的动作串烧在一起。各国青少年,一边模仿,一边探讨,很是兴奋。

  “感觉很新鲜,”深圳小姑娘赵曦说,“我是学中国舞的,以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印度和马来西亚舞蹈,这次很开眼界,对我以后的跳舞也很有帮助。”

  “各种舞蹈流派的特色、身体的韵律、节奏感等,是千差万别的,这些都相当重要,需要我们去捕捉。”在《中国舞蹈》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张萍看来,这种交流不仅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还有着互相审美上的判断和取舍,有助于他们开发自己的身体。

  在舞蹈之外,大家也在交流着彼此的生活、文化等话题。几天下来,孩子们增加了了解,也结下了友谊。

  “我和贵州的王素杰小朋友互相留了地址,我就要去中国读书了,如果有机会就去看她。”印尼的舞蹈演员李瑞盈说。

  来自深圳的高琳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排练和备场时,我们常一起聊天,有时用中文,有时用英语。”

  段北生感受最深的,则是当地华人的参与热情,“透出了一股对祖籍国的真情。”他说,“这已是我第四次来马来西亚了,每次都受到热情的接待,有亲切的回到家的感觉。”

  “活动中,很多人付出了辛苦的努力,陈森才、陈友信、马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苏子芳、雪隆舞蹈协会会长林泰山、马中友好协会执行秘书刘建章……”段北生说,这样的名单可以说出很多。“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义工,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工作。没有对中国友好的信念,不会做这些事情。”

  中国东盟青少年舞蹈交流将步入常态化

  本次活动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签署《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交流倡议书》。

  在活动的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马中友好协会、马来西亚华族舞蹈联合总会等倡议单位,马来西亚英迪学院院长陈友信、北京博览同盟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杨祥有等倡议人,在各国数百名青少年的见证下,郑重地在倡议书上签字。

  他们共同倡议:在今后中国东盟10+1民间友好组织大会活动期间,同时举办中国—东盟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将舞蹈展演作为一个交流平台与渠道,同时支持各国多元化的舞蹈文化的和谐发展;启动舞蹈教育及培训项目;在区域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舞蹈文化,扩大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提出该倡议,是因大家在交流活动中形成一些共识,”杨祥有说,“我们认识到中国东盟各国人民宝贵的舞蹈传统需要加以保护、传承与发展;认识到青少年是中国东盟友好的未来,加大中国东盟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非常有意义、前瞻的一件事。舞蹈跨越了语言的障碍,特别适合于对外交流。”李甲芹表示,“此项活动已被正式纳入到第四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吉隆坡会议)框架协议中,明年7月将在新加坡继续举办。”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段北生说,“通过交流,让他们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对我们今后的对外民间交往很有帮助。”

来源:人民网记者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