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频道 > 画坛传奇 > 详细内容
吴冠中:艺术只能在纯洁无私的心灵中诞生
发布时间:2009/8/6  阅读次数:11938  字体大小: 【】 【】【

     我曾多次采访过吴先生,为吴先生忘我殉道艺术的故事深怀感动;作为编辑,约吴先生的稿件,他快到3天交稿,为我的编辑生涯平添神话。作为吴先生画作、文集的超级FANS,我讲得出吴先生画作诞生的故事和吴先生书写的生活中的许多故事,在和吴先生交往中亲历的一些故事也越发值得珍惜。  

 捐出妻子的画像  
  学识养眼,道德养心。和吴冠中先生交往,身心兼修
追随吴先生的画展,我曾跟到香港跟到798、跟到上海。最近一次看展,是吴先生今年2月26日至3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今年是吴冠中先生90岁诞辰,画展也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次。然而,最大的一次展览的作品183幅,却每件都是捐赠的作品。受赠者上海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为这些作品联合举办画展,涵盖了吴冠中先生创作的每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最令人感慨的是,在这些捐赠作品中,《画中人》竟是吴夫人的油画肖像。《画中人》是一家人的念想,本该留作传家宝的呀!记者还发现,展品中那幅憨态可拘的《大熊猫》,原作捐了,而吴先生家的客厅里只留个《大熊猫》挂毯做纪念。    
   展期仅仅有10天,真嫌太短。虽然此前的1月15日,吴先生160幅捐赠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时我已经看过。但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心得和感动。那几天,我几乎天天都到展馆报到。带来京参加两会的代表朋友参观,他3月2日一到宾馆放下行李,就赶来美术馆报到。看了不过瘾,就约了时间再来;同在北京,好多年不曾见面的朋友,竟在美术馆不约而遇;发了若干短信,报告给大家看展览的消息
  开幕式那天,圆厅里《如歌的行板》、《小夜曲》的小提琴声萦绕在耳边,观众边欣赏着吴冠中画作的视觉美边享受着柴科夫斯基音乐的听觉美。展前的新闻发布会刚结束,我就在观众中发现了吴冠中先生的夫人朱碧琴女士。她在三儿子和儿媳的陪伴下在画前浏览,他们不时在画前驻足欣赏。我知道,吴先生曾经跟孩子们说过,我的作品不是遗产,我的房子、钱你们可以分掉,但我的作品属于人民。吴冠中先生把作品捐献给国家,这次,就连夫人的肖像《画中人》也捐给了中国美术馆。在这幅画前,三儿子为母亲在这幅画前拍照,留下了“画中母亲和画外母亲”的宝贵纪念。之后,又为妻子和母亲在这幅画前拍照。然后又让我为他们夫妇和母亲在这幅肖像画前合影。那一幕真的让我哽咽。因为画展结束,《画中人》将永久留在中国美术馆。而他们,只有照片留做纪念。    
  朴实的一家人没有更多的话语,他们用理解和行动支持吴先生的捐赠决定。吴先生的儿子告诉我,今天,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作品。而那一幅幅画作诞生的后面,是吴先生为艺术执著忘我的真性情,是吴先生和家人共同的付出与贡献。    

  每次看展,都能见到一些观众边看边照相,有的还拿出笔认真抄写画边的说明。我办公室的同事,带着孩子去看展览,边看边抄,孩子小不耐烦了,结果同事抄得不尽兴。每当看到这些热爱吴冠中美术、美文的观众,我总会主动告诉他们,不久前刚出版发行的《吴冠中画作诞生记》里,就收有这些精妙的文章。    

  随画家朋友一同观展,“震撼”和“奇迹”是他嘴边情不自禁反复出现的两个词汇。“与一般展览偶有佳作不同,吴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让人眼前一亮”。朋友从构图、色彩、情绪上给我讲解许多专业上的精湛绝笔,让我的欣赏技艺飞长,收获满满。    
  随师长一同观展,“吴先生那连缀古今的人文情怀,跨越中西的艺术探索,那窾坎镗鞳的磅礴大气,那梦魂牵绕的乡情爱意”,让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总编姚凤林先生常常驻足深思。他为之折服,为之倾倒,由衷感叹:“到底我们还有当代的毫不掺水的艺术大师!”他说:“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吴先生给我们展现了无限可能。70年的艺术岁月中,吴先生笔下留住了山河旧影,时代脉搏,心灵历史和艺术范式。”。走出展馆,姚先生仍余兴未平;回到家里,他兴奋地在电话里告诉我他给我写了篇文章,建议设立国家级的吴冠中美术馆,并以此为发端,给所有达到或超越吴先生成就的艺术大师留下永远的丰碑!    

  书房只有5平方米大    
  一直以来,吴冠中的画在拍卖市场都是天价。一直以来,都知道画价冠军过着平民生活。每当从方庄路过,都会想起吴先生那个“下蛋的窝”。多次去过那个简朴的家,这次,却第一次走进他的书房——仅有5平方米大。    
  今年3月10日,我去吴先生家拍书房照片。在这间不足5平方米的书房,除了靠墙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就是临窗一张比课桌略大的书桌和一张椅子。椅子拉开就几乎顶到了书架。我企图拍张书架的全景,无奈,屋中没有后退的空间。吴先生的书架是装医疗器械的铁皮柜,承受得住厚重的大画册。    
  媒体戏称吴先生住在螺蛳壳里。而被吴先生称作“下蛋的窝儿”的家,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搬进来的。在这个袖珍书房里,吴先生完成了他文集里许多重要篇章。我的镜头里没有我希望的具有画面感的顶天立地的书柜,我的心里却有吴先生学富五车的满腹经纶的成相。室内没有名家墨宝镇宅,没有斋堂匾额述怀,惟有迎门的墙上一幅梵高油画织成的挂毯铭志。梵高是吴冠中先生殉道艺术的偶像,别人送到了吴先生的心上;鲁迅是吴冠中先生追随文学的精神父亲,血管里融了他的血,品格上附了他的魂。    

  由于空间太小,没有空间让我取到满意的背景。当我试图去挪动摆在柜子前的东西时,吴先生弯腰亲自动手挪。边挪边说,书房太袖珍了,龙潭湖那边的画室没有电梯,所以就喜欢住在这边。    

  就是这间小小的书房里,却诞生了吴冠中的集纳了一百几十万字的散文随笔的文集。英国艺术评论家麦克·苏立文教授感叹:单凭他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颁奖仪式临时改在饭店    

  难忘2006年12月26日傍晚,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饭店为吴先生举办文学荣誉博士的授予仪式。20人的小会议室内,没有礼仪小姐,没有鲜花,简朴却不失隆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和秘书长梁少光先生,为吴冠中先生颁发学位证书。2004年获得理学荣誉博士学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和本届获得理学荣誉学位的中科院院士陈述彭教授,专程赶来分享吴冠中先生的喜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廖静文谈:郭沫若国画《九州无事乐耕耘》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