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产业 > 详细内容
如何振兴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09/10/29  阅读次数:29792  字体大小: 【】 【】【
   2009年7月22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通过,至此,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文化产业等十一大振兴规划出炉。

  行至2009年年中,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缓和迹象,国内经济形势在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影响下企稳向好。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十一大振兴规划所涉之产业、行业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十一大振兴规划所涉之产业、行业近况如何?又怎样借势振兴,转危为机?《中国经济周刊》特别推出《2009年产业发展调查》,全景式解读规划下的产业振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海滨 实习生 付诗迪 海丹丹 曹国东/北京报道

  第2次登陆中国变来变去的汽车人和第6次骑着扫帚飞来飞去的魔法少年引燃了2009年暑期档电影高潮。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此功能,请点击这里访问经济频道。

  这个夏天注定不平静。《变形金刚2》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一如既往的以好莱坞大片的名义席卷着中国的电影票房。

  与此同时,国产电影《非常完美》、《机器侠》、《气喘吁吁》等也带着噱头启动了宣传攻势。然而,在轰轰烈烈的暑期档票房大战背后,大量国有事业性电影制片厂又一次集体缺席。

  “不转制等死,搞转制找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国有事业性制片厂一直未能摆脱靠政府资助吃饭的心态,竞争意识不强、竞争力薄弱,市场上难觅其身影。

  7月22日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意图改变的,或许就是这一局面。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汉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所有电影单位的改制是一个重点,全国38家国有电影制片厂都必须转成企业。除3家国有电影制片单位(中国农业影视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因特殊情况经中央特批保留事业体制外,不能完成改制的制片单位明年将被吊销摄制电影许可证。

  丢掉的票房

  国有老电影制片厂不是没有过好时光。

  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等一批老牌电影厂,曾经占据了几代人心中的电影记忆。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5月拍摄的故事影片《桥》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故事片。从《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到《邓小平》,珠江电影制片厂不断创造经典。

  如今,老厂光环散去,昔日的荣光变成尴尬的往事,票房的记忆如同晒太阳的老头,慵懒而渐行渐远。

  6月24日上映的《变形金刚2》改写了《泰坦尼克号》1998年创下的3.6亿元国内票房纪录。紧随其后上映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在中国上映首周票房亦过亿元。此外,《冰河世纪3》也凭借其良好的口碑,国内上映4天即突破3000万票房。即将上映的《飞屋环游记》也因其冲击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宣传而颇具票房号召力。仅仅一个夏天,好莱坞电影所取得的票房,足以使众多国有老电影制片厂汗颜。

  前有毒蛇后猛虎。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国外的电影公司。近年来,民营电影公司和发行公司的力量呈几何极壮大,2/3的大投入影片都由民营企业完成。从2006年开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动辄耗资上亿元投拍大片《夜宴》、《功夫》、《集结号》等。“像我们今年拍的电影《风声》、《狄仁杰》、《唐山大地震》,动不动就是几千万、上亿、1.5亿这种规模的投资,华谊在里面的投资比例,有些戏几乎是百分之百,有些戏的比例超过了80%或者90%。”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总裁王中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一边是老电影厂受体制机制的束缚而步履蹒跚,一边是海外和民营电影企业的风生水起。国有电影制片厂在票房面前不免黯然神伤。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2008年国产电影票房超过2000万元的18部影片中,只有一部《画皮》是事业性电影制片厂参与出品的。

  难丢掉的包袱

  “宁愿减少产量,也不会再拍一部赔一部”。这或许折射出一些事业性电影制片厂的囚徒心态。而先期已经由事业单位改制成国有企业的电影公司,境况又如何呢?

  在《中国经济周刊》调查过程中,“资金”、“历史”、“包袱”这样的沉重词汇频频出现在国有电影公司决策者的口中。

  “整个集团有近400名离退休人员,我要发的工资福利一年超过1200多万元。要是民营企业,这部分支出完全可以成为公司利润。”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以潇湘电影制片厂为骨干改制整合而成)董事长周丕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有电影企业竞争力不足,主要是体制机制问题;其次是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使我们不能轻装上阵;我们虽然与民营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还先起跑,但结局却是显而易见的。”

  电影行业的高风险性也束缚着国有电影企业的成长,有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运作高风险的大片考验决策者智慧。在周丕学看来,国有电影制片厂“抗风险能力差”,巨额的投入不一定会有回报,未必大片就能赚大钱。“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亏损没有人追究,如果是国有企业亏损,可能就要追究责任了。因此,在风险投资上,需要国家政策的一些扶持以及企业员工的理解。国有电影企业如果不卓有成效的解决养老保险等体制性问题,要真正走向市场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由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电影公司共同组建)总经理陈一奇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历史遗留的包袱对国有电影厂有比较大的牵制。珠影在职职工有300多人,离退休职工达六七百人。珠影作为50年的老国企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福利分房的问题、离退休老职工的保护问题等,国有企业不得不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大多数国有电影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而国有电影制片厂在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上,需要付出比民营和海外电影公司更多的精力,“对于民营企业,他们的机制上、规模上,包袱都要比国有电影企业小很多”。

  其实,体制问题并非是问题的全部,很多国有电影制片厂都有症结在身,包括进口大片的引入、拍片的手法和观众的口味等。陈一奇表示:“电影一定要面向市场、面向观众,这个是和以前在观念上和思维上的一个大的区别。我们要改变以前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市场。”

  而如何通过改革甩掉这些历史遗留的“包袱”,成为国有电影制片厂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据刘汉文介绍,目前大多数国有电影制片厂仍然处于“事业”转“企业”的转型过程中,徘徊在“事转企”夹缝中,既要抓紧时间向企业转变,又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改制时间表排定

  今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召集部分国有电影制片厂开座谈会,要求这些厂在年内转企改制到位,如期不能完成的制片单位将被吊销摄制电影许可证。可以预见的是,在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事业性制片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将大大提速。

  “目前有13家事业性制片单位没有完成转制。前不久,天津电影制片厂和辽宁电影制片厂刚刚完成转制,山东电影制片厂、南京电影制片厂、宁夏电影制片厂、浙江电影制片厂这4家将在9月底完成转制,山西、内蒙、福建、云南、黑龙江、湖北、江西、安徽、兰州9省的9家电影制片厂大概年底完成。”刘汉文透露。

  “有些厂甚至连续几年没拍过一部影视作品。这与当前行业内外各类资本纷纷进入影视市场,国产影视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的良好态势极不相称。要改变这种状况,转企改制是事业性制片单位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刘汉文说。

  事实上,一些转企改制的先行者已经成为最先受益者。通过转企改制衍生出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上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大国有电影集团,近年来生产规模、经营实力和融资能力持续增强,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票房超过亿元的国产大片《投名状》、《长江七号》、《赤壁》等,其背后出品人都是中影集团。而正在处于转企过程中的宁夏电影制片厂,也有像《画皮》这样的高票房产品。

  国有电影集团们的未来

  对于总是把“刚刚改制”挂在嘴边的陈一奇来说,变革体制,给陷于思维僵化和缺乏竞争力的老牌电影厂打开了一条通路。“成立珠江电影集团以后,我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影产业链。我们从生产到院线到终端,全部贯通起来,有利于电影事业的发展。”据介绍,在去年6月28日改制之前,珠江电影集团平均一年产出2-3部影片,而今年有6-8部影片产出。

  看起来,转制后的电影集团们似乎坦途在前了。然而,事实远非想象中美好。

  据统计,从投资额度和影片数量上来看,2008年406部影片的总产量中,近80%的影片都产生于国有制片厂以外,非国有资本连续多年占据电影制片投资的主体。

  目前,中国电影界存在两种成功的运作模式:一种是以华谊兄弟为代表,借助于制片业带来的现金流加大对终端的控制能力,整合院线资源的“大制片厂模式”;一种是万达依托于雄厚资金规模的商业地产公司“大院线模式”。

  对此,陈一奇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他们(民营电影公司)对市场的反应程度、敏锐性,以及与海外合作的快捷性,给我们带来压力。但国有电影厂有它自己的优势,比如珠影有摄影棚、后期基地,从创作到生产到终端都比较完整。民营电影公司往往只在内容生产或创作发行的某些方面有优势。如万达主要是经营院线,华谊就是拍片。”

  “如果硬件延续性做出来,相关配套设施跟上了,国有厂还是有优势的。从制片基地角度来说,如中影的怀柔基地,现在很多片子在那拍。”刘汉文认为,“国有厂在传统和人才方面有优势,有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而有一些民营企业做电影缺乏长久性,短期行为较多,国有电影厂一般都会有长期的计划。”

  “国内引进的好莱坞大片、民营企业等会给我们带来压力。然而观众不是一成不变的,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是固定的。观众欣赏水平的改变对我们有利,观众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的电影。”陈一奇预测,“未来可能是几种不同形式的电影共存的局面。不同类型的电影可能同时上映,提供给口味不同的观众群。”

  在初改制电影集团们还在憧憬未来时,1999年2月改制的中影集团和2001年改制的上影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业的中流砥柱。

  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的总收入为43亿元人民币,中影集团贡献了其中的67%。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透露,目前,中影集团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吸纳社会资金,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现在刚挂牌,做的就是明确出资人、产权关系这样的工作。”周丕学说,“下一步就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正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里面提出来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资金我们都会去融资,当然国有控股是肯定的。”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影票房达到25.53亿,与去年同比增长了40%。据专家推算,2011年我国电影票房会接近100亿元,2014年将突破200亿元。

  “中国电影业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当中,在我国的所有行业当中,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从2002年以来大部分厂保持30%的增长速度,以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中国电影产业将达到非常乐观的规模。”刘汉文说。

  一周语萃:下半年房市不会大涨大跌  A股仍是慢牛行情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