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高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北大施行“校长实名推荐”对中国教育有利吗?
发布时间:2009/11/11  阅读次数:1921  字体大小: 【】 【】【

      对于2010年的自主招生,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终于有了结果。一直以来,任何具有开创性制度方案的出台,公众最集中的关注点就在其信用保障上。如何防止灰色交易,如何真正做到平等与公正,这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又与先前的多种保送政策如何协调,有无实际性区别。

      11月8日晚,被公众誉为国内第一学府的北京大学正式对外公布了新的实施方案。其中,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成为新方案的一大亮点。按照该方案,包括湖南、北京、新疆等部分省、市、区的一些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便可免除笔试,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因为近年来社会对高招改革和高招公平的持续讨论,北大这一新方案刚一发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让高考招生更加灵活和多元化,彻底打破“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困局,这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期待。应该说,北大明年招生的这一新动向,对于实现人们的期待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探索,甚至可以说有着一定的导向意义。但从记者对家长、考生和教育界的采访以及新浪网等门户网站的在线调查来看,发出质疑之声的也不是少数。在新浪网“你如何看待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在线调查中,参与投票的10819人有67.4%的人持反对意见,7.8%的人觉得不好说,仅有24.8%的人表示支持。

高考关系个人命运。因此,任何一项新政的出台,是否更显公平,也就都会牵扯公众的神经。北大新举,从根本上看,应该是大家欢迎的,之所以遭遇了广泛质疑,就在于方案的相关规定及其出台。择要而论两点。

其一,根据方案,北大的推荐制是要看校长资质的,从本质上说,就是要看某校长所主政的那所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中学……获得参加北京大学‘实名推荐’的资质……”其二,据媒体报道,北大新举创意的诞生,是源于今年7月该校举行的一次自主招生的探讨会。会议认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中学校长更了解自己的学生,但一直被排除在大学录取过程之外,如有校长的推荐,将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或许,这样的理由都是理由,且有道理。但问题也恰恰由此而生了。姑且排除公众担心的一切猫腻现象,根据北大方案,中学校长可以推荐的对象,除“综合素质优秀者”外,还可推荐“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这话大家都明白,就是我们所说的偏才怪才。可偏才怪才,在每个地方都是有的,也许,在越落后越偏僻的地方,这样的人才还越多。但按照方案,却并不是每个地方的中学校长都享有推荐权。据一般逻辑,恐怕拥有推荐权的更多的还是目前人们所谓的“名校”校长。因此,新浪网友所谓的“实名推荐对大多数人不公平”就不难理解了。另一方面,从本次北大新举出台原因来看,是因为自主招生研讨会议形成的共识,代表着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意见。但作为一个曾经的教师,笔者想问问,现今的学校,一个校长,还认识几个学生?如果不认识不知道,了解就更无从谈起了,遑论推荐!即便推荐,恐怕最后都是看那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定。如此,北大自主招生的新举,会不会把公众诟病日久的“名校效应”和“应试教育效应”进一步放大呢?尽管北大对于公众的质疑表示会有对应的措施,但最终效果还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纵观教育史上的入学推荐,无一不是为了推举真正的人才。新任教育部长在最近的会议上,谈了目前教育的五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公平。如何真正实现,笔者以为,就得从高校自主招生这个尝试开始。

  但是,在公众一路质疑下来之后,却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被忽略了:我们竟然不知道审核的内容、标准、方式是什么。我们只知道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考虑申请报名的中学有无资质,但这些因素要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等级却无从知晓。此外,依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面试,那么这个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说,没有对于审核内容、标准全面细致化的公布,没有对于此项政策相配套的权威解释,我们又如何知道它不会为灰色交易提供空间呢?而公正、透明更无从谈起。随之而来的是,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才会被中学校长相中,才会被北大纳入面试环节?  

  推荐,既然是一种破格政策,我们就应该知道政策背后的理念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评判标准在主导着这个破格之举。如果还是选拔成绩好的学生,那实际上除了保证了他们有更好大学上之外,并没有实质的新内涵;要是选拔偏才、怪才、不世之才,那么就更要拿出来服人的理由来,否则其政策的信用基础将会丧失。  

  这种决定诸多考生命运的政策,在审核的内容、标准、方式上应当达到基本的社会共识,并要求社会的力量介入到监督程序中来。可以说,没有达成社会共识的审核,是一种单方面的自娱自乐,其政策的信用难得保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