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频道 > 舞坛快讯 > 详细内容
《敦煌神女》走进台湾 艺术形式别有神韵
发布时间:2010/1/18  阅读次数:15057  字体大小: 【】 【】【

          正在台湾新竹演出的杂技剧《敦煌神女》,注定是为市场而生的一部戏,决心要创排这部戏的时候,正是甘肃省杂技团最困难的时期:演出有一场没一场,人员东一个西一个,团里的职工自己都说:“就是一盘散沙。”  

        要改变一个院团的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创排一部戏来凝聚士气,应该是最快捷的一条路。而这部戏,一定要适应市场;有了市场,才会有收入;有了收入,院团才能活起来。    



        一  

          2007年,新上任的省杂技团团长李林安带领一帮员工没日没夜地加班。从小练功吃惯了苦的演员们也喊受不了,“没见过这么干活的。”抱怨完了接着练,没有一个人想让自己工作的单位像温吞水,半死不活地凑合着。苦虽苦,总有盼头。  

        勒紧了腰带筹钱,闷了头练功,对外却是不声张。不声张,消息还是渐渐传了出来。一位文艺工作者眉飞色舞地说:“杂技团正排的那个戏我在排练厅看了一眼,和文艺院团打交道几十年,说句实话,我还没看过那样的戏,一定能火!”  

        为什么能火?因为只看了一眼,所以说不上,总之是不同寻常,与你在舞台上看过的说的、唱的、跳的戏,一样又不一样。  

        就像《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敦煌神女》未亮相,先吊足了人的胃口。  

        二  

        2007年年底,杂技剧《敦煌神女》在兰州金城大剧院首演。说观众像潮水一样涌来,并不过分。兰州人爱戏,出现一个新事物,一定要尝口鲜。一个不是秦腔不是话剧不是舞剧又不是歌剧的杂技剧,怎么个演法?  

        三年前,观众还很少看到杂技剧。在人们心里,杂技通常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节目,惊、险、难,刺激是刺激,因为没有故事情节,总是少了吸引观众看到底的“魂”。  

        一部戏通常演两小时左右,《敦煌神女》也把时间卡在了人们习惯了的这个时长。20时开场,22时结束,全场近千名观众的眼睛不忍歇息,牧人和神鹿仙子仅凭一根绸带凌空飞舞,想鼓掌又不敢鼓,怕惊了专心表演的演员,真让人揪心;牧人一家与邻里乡亲共享欢乐,顶缸、钻筒、抖空竹,都是些观赏性很强的小技巧,看上去舒心;鹿女和巧姐攀上许多把椅子搭成的雪山险峰,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从心里替两个小演员捏把汗……两小时后,剧场内响起的掌声能震翻屋顶。  

        首次揭开面纱的《敦煌神女》果然“惊艳”,它有情节,敦煌壁画中九色仙鹿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鹿女一路历尽坎坷,终于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它不仅有杂技,还有魔术、武术、歌舞……威亚特技让飞天舞了起来,衣衫翩翩,像是壁画复活了一般,好看。当最特殊的一位“演员”——骆驼走上台时,场下一片惊呼“真骆驼!”……  

        小试牛刀,市场认可。高难度的肢体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再配以舞蹈、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个“神女”别有神韵。  

        三  

          在省城惊鸿一瞥后,《敦煌神女》去了敦煌。  

        创作之初,《敦煌神女》已相中了这块省内最成熟的旅游市场,那里有莫高窟、月牙泉、魔鬼城、玉门关……可那都是白天看的,游客晚上的时间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省杂技团与敦煌市达成协议,《敦煌神女》将于每年旅游旺季在量身定做的剧场内,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演出。  

        生于敦煌的“神女”捷足先登,占领了甘肃省内最肥沃的一块旅游市场。  

        2008年4月底,《敦煌神女》进驻敦煌大剧院,从那天起,每天一场或两场,一直演到了当年10月底。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从团长李林安到不足10岁的小演员,全部吃住在敦煌,一待就是半年。  

        2009年同一时间,《敦煌神女》按期赴约,从初春到暮秋,一待又是半年。半年时间里,剧组每天雷打不动都有一套仪式:开演前半小时,洒扫庭院,敲起锣鼓、舞起狮子,沙洲市场内正逛夜市的游客闻声而来。演出结束,全体演员齐聚台上,和着音乐的节拍欢送观众。  

        观众就是“上帝”,为市场而生的《敦煌神女》深深明白,要让市场认可,除了戏好,还要有一颗永不松懈的心。  

        散客只是一部分观众,团里就把人员撒出去,去旅游局、去旅行社联系客源。2009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当听说记者来敦煌是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时,李林安“忽”地一下站起身,吩咐员工“莫高窟有个会,有一二百名代表,快去联系。”  

        有了市场还要占稳,全团人时时刻刻绷着这根弦。  

        问世两年,《敦煌神女》为近20万观众演出700多场,毛收入700多万元。此时,为此戏打拼了两年多的省杂技团,也已旧貌换新颜:市场有了、人心齐了、收入涨了。  

        有了敦煌旅游市场,《敦煌神女》并不知足。2009年年底,应台湾演出商邀请,剧组奔赴台湾新竹。他们要利用敦煌旅游市场的半年闲暇,去开辟新的阵地。  

        “这一次去台湾演出,火得不得了!我们签下4个月的合同,每天演两场,要在台湾连演240场。”李林安安顿好剧组,匆匆忙忙又返回兰州。去台湾演出的只是剧组一部分成员,留在家的班底应该再做些什么。两年的闯市场经验,让他明白:只要花心思,演出市场就会有巨大空间,《敦煌神女》的市场之路还很长很长。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