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频道 > 人物报道 > 详细内容
冯长江: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发布时间:2010/1/21  阅读次数:29296  字体大小: 【】 【】【

著名旅美艺术家冯长江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与旅美艺术家冯长江先生早在08年的秋天就已经认识了,但是一直仅限于国际长途和电子邮件往来,可以说是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冯长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生于古都西安,1997年以“世界杰出艺术家”身份定居美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是地域的影响,冯先生个性十分直率,但直率之余不乏幽默,我想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吧,我不禁对这个貌似“矛盾”、“拧巴”的艺术家产生很大的兴趣。09年十月,在与冯先生“神交”一年之后,终于有机会见面,于是怀着这一年的期望与疑问专访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旅美工笔重彩人物画家。

  人民网记者:鲁婧(以下简称“记者”)

  嘉宾:著名旅美艺术家冯长江(以下简称“冯长江”)

  记者:冯先生您好,去美国之前您在国内已经是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也在国内外获了不少大奖,可以说是很有成就了,当时是什么原因使您决定去美国发展?在美国又是怎样开始的呢?

        冯长江:原因比较复杂.总之,主要原因还是我自己的性格和做人处世的态度所决定的,再一方面也想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看一看自己有多少能量可释放,也看一看那个陌生的世界怎样认可我这样中国艺术家.我有我自己做事的逻辑,如果做一件会让我感到内疚的事的话,我宁肯不去做。有些事因为我的个性无法接受和能力不及没有做好,这不遗憾,会心地坦然。想做的事如果用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和伤害自己自尊的手段去得到,这却让我感到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耻辱。如果说我喜欢美国,就是喜欢哪个国度着重自身实力和奋斗精神而轻视人际关系的生存环境.来到美国的艺术家总喜欢打出一幅进行文化交流使者的漂亮招牌,其实人家才不稀罕呢,你在国情截然不同的国家怎样活下去,自然就会成为首要的问题。

  我到美国第一个月,纽约台湾人的东方画廊邀请我去办展览,第二个月,曼哈顿下城的艺术中心要我参加一个在美华人的联展。来看这些展览的人,包括采访的媒体,全都是我们华人,不是大陆的,就是港澳台的,这个圈子对于我来说不象在美国,也感到有些奇怪。这个太窄的空间,这无形中阻碍着我向真正美国社会文化渗透的,也有悖我的初衷。于是我就和我女儿就在曼哈顿寻找美国画廊,运气不错,第一家画廊的经理就看中了我的艺术作品,这个画廊经理当时就拍板代理我的作品。美国人就是这样,对于喜欢的东西,好的的东西,不管你是谁,都会很实在地肯定。但如果不喜欢,卖不掉,不管你是教授也好,名家也好,根本就不会买你的账。做事首先做人,做人要有傲骨,我觉得傲气也不是什么坏事,骄气不可以有,但是傲气不可以没有。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人的国度求生存求发展,民族自尊很重要。没有做人的自尊,就不会有自信,人活的支柱是什么?就是自信。自信靠什么支撑?就是靠你自己的傲气支撑的。你没有敢去赢、敢去胜、敢去争的勇气和力量,谈什么成功呢?不管名气多大,如果市场不需要,市场对你不认可,不能把你的东西变成美国人最重视的金钱就都没用。艺术品不能通过金钱的渠道渗入到社会,你就不能被社会接受、被他人接受。

  记者:还是证明了一个理论,艺术源于生活,最后还是要走回到人民之中去。艺术需要人民的认可、社会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

  冯长江:我的逻辑是,你做一个人,你自己的学识、智慧、本领如果不能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话,那就毫无价值。艺术是人类需要,社会的需要,艺术品只有被人民,被社会认可才有价值.一些所谓的名家沉溺于书画的笔墨情趣,搞一些谁也看不懂的东西,甚至将笔墨奉为至高无上的东西,孤芳自赏乐在其中,这是没有社会责任心的。说到笔墨,不能不澄清一个事实:什么是笔墨?简单地说就是做画时笔和墨留在画纸上的痕迹,它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已。它与油画留在画布上画笔与油彩痕迹是同等意义,这种痕迹就是我们常说的‘笔触’。笔触这一说法来源于德洛克洛瓦的创作日记,他为了阐述的方便将画笔与油彩留在画布上的痕迹称做‘笔触’。所以没有道理将这一文化的现象膨胀到令人费解的高度,更没道理将它视为文化传统。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它误导了许许多多的人,也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绘画艺术的健康正常的发扬与光大。在中国有着特殊文化艺术历史背景之下,靠玩玩笔墨依然可以生存,甚至还可以活的很好,但是你无法更广阔的与世界沟通交流,这样的画家到了国外就根本活不下去,无法生存,只好去饭店洗盘子,做杂工,这样的情况很多。

  记者:现在的艺术品价值好象没有了标准,看来很一般的作品都会冠上“精品”的头衔,这样的作品在小小的画廊和不少商店都能看到。

  冯长江:艺术品的价值标准怎么会没有了呢?标准永远会在,问题是这种标准被人为地不知不觉地降低了,这是金钱在恶做剧。在国内我看到书画界有一种现象:名家满天飞,名作无踪影。这非常奇怪。什么是名家?因为你的作品被社会认可而得到名誉,这种作家叫名家。有些所谓名家被一些媒体炒作,被一些企业家、财团包装,搞得名气很大,但看不到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精品”也是铺天盖地,只要能换钱的地方都能看到这些‘精品’。这些精品是由谁来命名的?都是由自己、由集团、由经销商自己决定的。在这个本来就很难诞生艺术大师的时代,此种问题尤其显得十分严重!  这种状况正在无形中伤蚀着我们自己的整个民族文化结构和框架,也蚕食着人们的灵魂。

  艺术品中的名著、精品、名作,它实际上是人类在社会生存中的精神支柱顶峰一种可视的、可听的精神力量和智慧的结晶。精神的东西你能看到吗?根本没法看到。但是,通过学者,艺术家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艺术品、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雕塑作品等等,展现我们面前让你能够看到它。它是标志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图腾!音乐三位代表性大师: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文艺复兴的三位巨人: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种我们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精神的力量的东西。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果才称得为精品!称之为名著的作品,它代表我们灵魂存在的高度。现在有一些人为了利润,已经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将一些粗制滥造的艺术品命为精品,将一些水准低下的书画作者奉为“名家”,他们忘记了一个起码的逻辑:你看到一米五身高的人都称做巨人,那自己有多高!

  记者:有些艺术家本末倒置,技术还没过关,就想出名,名气和赚钱的速度应该是成正比的。您怎样看?

  冯长江:这个没有办法。有些人自己在自残,随意亵玩艺术,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做书画生意的人古来有之,靠卖字画为生,以此养家糊口,或以书画聊以修身养性,也无可厚非,这个画家群根本不需要深厚的修养和高超的技能,那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推成名家?凭什么?推名家的本身意味着什么?是一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精神世界的提升,它是这样一个高度的东西。但是这些人根本不懂一个真正艺术家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现在这种理念已经被践踏的面目全非了,而且都没有知觉了。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你不能不思索,不能不为此痛心。

  记者:不少画家到了国外都有所收获,我很想知道在美国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冯长江: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到美国发现了一条生活的基本道理,就是如果你想强大,就必须发展自己的优势,就不要到处“取经”,谦虚地找自己的差距,要学会推销自己、展示自己,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依仗自己的优势生存的,要懂得发掘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你毕竟是中国人,代表了中国的艺术。我在这种思考中度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在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国际艺术秀叫:ARTXPO.每年春季在纽约,秋季在洛杉机。我被震撼了:因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还有代理商,卖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的是原作,有的是复制品,反正所有的艺术构成形式作品都有,色彩构成的美感,形式的新颖、制作的精良、构思的奇异,你所有可能想象到的艺术效果在里面都能找到。如果你要到那里去取经,取它的优势,你肯定死定了。你每一条都比不倒它的,比它,你都相对为弱,你做得和它一样好,你还是跟在它的屁股后面,没有结果。

  我女儿问我,老爸你看到什么了?我说我什么都看到了,我现在不是要继续看它还有什么,我想看他们没有什么。如果我们想生存的话,一定找到他们没有的东西。临离开的时候,我就给女儿一个明确的说法,我说我终于看到他们没有什么。他们所没有的——中国传统富有生命力的线描。我做过十来年壁画艺术研究院的院长,临摹过近五千尺的古代壁画,有过得硬以线造型的功力!  而且我对线的领悟和驾驭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有能力将中国的线描发挥到极至,用我能驾驭的色彩和光影赋予线描以新的生命,这是我引以自豪的优势。

  记者:您在被西方艺术多样性震撼的同时,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那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土壤才是您自身发展的基石。

  冯长江:肯定是这样!这就是我们所将常讲的民族性,没有强烈的民族性,就无权渉谈世界性。到了美国,我们总要打这么一个旗帜,就是弘扬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怎么弘扬?肯定要有自己民族的东西,有新的风貌。如果没有能够代表自己民族的特色的东西,来到国际性的大环境根本不会有人理你!我的思路很清晰:世界上绝一无二的线描;西方见长色彩的语汇;西方素描光影的魅力,三者综合用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去创造,这种作品如果要成为世界的,必须首先是中国的。这个问题想明白了,转折就从这里开始了。首先代理这种作品的是纽约一家画廊:BENEDETTI  GALLERY  。画廊经理查尔思先生看到这些作品激动地说:“啊!我太爱这些画了,中国的艺术太了不起了!”听到这样的赞誉,作为海外华人艺术家你不能不为自己是中国艺术家感到骄傲!后来这些作品拿到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去拍卖,他们觉得很新颖,很漂亮,也很喜欢,但是不知道叫什么画,应该归到那一画种。后来我跟他们讲:不知道叫什么画就对了,我就怕他们一眼就给我归到他们认定的画种里面去!现在他们也没法归到类。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也是作品的成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