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频道 > 文化动向 > 详细内容
如何面对春节文化传承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0/2/20  阅读次数:15911  字体大小: 【】 【】【

      虎年春节假期已近尾声。记者在假日采访中了解到,中国春节文化传承正遭遇着来自现代文明的“挑战”与西方文化的“冲击”。  

        春联文化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如今春联文化正被工业文明慢慢“吞噬”。70多岁的苏北村民陈年华写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每当春节快要来临时,附近的村民就会到他家“讨”春联,春联的内容往往根据各家的特色来书写,一副春联写下来,一群人在一起评头论足,好不热闹。可如今,人们都是到街上买早已印好的春联,笔法、内容都差不多。    



        “他们都说花钱买省事。”陈年华有些不解地说,“可我看着这千篇一律、没有墨迹的春联,总觉得怪不舒服的。”  

        不仅是春联文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极大提高,中国春节的许多传统习俗被烙上“工业化”的痕迹,这使得一些习俗逐渐变得“徒有其表”,缺少了应有的文化内涵。  

        在苏北小镇长大的刘其军告诉记者,小时候一到年三十就特别兴奋,因为这天晚上父母会在家做很多好吃的菜,然后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边吃边话年景。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还会分工,母亲洗碗,父亲和糯米面,他与哥哥则负责搓元宵,尽管搓出的元宵形状有点怪异,可年初一早上吃起来特别香。  

        可近年来,刘其军记忆里的年夜饭文化和元宵文化已经开始走样。春节期间,无论在南京还是在苏北的一个县级市,漫步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很多饭店打出“年夜饭”或“宴会”火热预订中的标语。至于元宵,超市里各种馅的都有。  

        拜年文化同样遭到了“挑战”。南京市民朱浩告诉记者,年三十到正月初五,他收到了200条拜年短信,其中有近20条是重复的。“这种工业化拜年的方式让人感觉人情变得有些淡漠。”朱浩无奈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遭遇着现代文明“挑战”的同时,中国春节文化传承还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  

        农历虎年正月初一适逢西方情人节,这给一些“80后”和“90后”提出了难题。南京大学大二学生王子清告诉记者,年初一上午陪父母一起拜年,下午则陪女朋友一起看电影。  

        对此,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西方节庆文化和价值观也进入中国,并对年轻的一代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西方人的情人节、圣诞节成了中国青年人必过的节日,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七夕节等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让人担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正如王思潮所说,在节日文化上,很多年轻人有“重西轻中”的倾向。南京市民张成告诉记者,他儿子今年12岁,虎年恰好是本命年。可他发现小孩对本命年一点不了解,平时也不愿意别人说他属虎,说这太土了。“现在的小孩只知道‘金牛’‘双子’之类的星座,还没有任何依据地将星座与人的性格、运程相联系,却把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抛得一干二净。”张成说。  

        如何才能将春节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南京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竟表示,最重要的要解决认知问题,结合民俗产生的背景,将春节文化生动地教授给年轻一代。当然,传承传统文化还需要结合当下时代特色,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时代血液;同时还要处理好中西方文化的关系。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