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 详细内容
中国组织上万中小学校长出国充电
发布时间:2010/3/7  阅读次数:14658  字体大小: 【】 【】【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年组织“上万名”中小学校长到国外培训,让他们去了解国外的基础教育是怎么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地学习的,可以从中找到为中小学生减负等方面的经验。  

   “规模非常大,绝对不是几千人。”郝平介绍说,培训是短期的,“主要学习在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力图找到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学生负担等问题。

   扩展人文交流,让中美关系有更多发展的空间和回旋余地,政治关系、外交关系受到干扰的时候,可以通过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来改善。

   未来三年,中国将组织中小学校长,到美国、日本、德国和欧盟等接受培训,借鉴他们的一些好的理念,解决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  
  
    美两万中学生来华留学

  记者:去年奥巴马访华,中美联合声明称,2010年到2013年美国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生,而过去在联合声明中从来都没有提到人文交流的内容,总是在政治、外交、经济等领域。这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

  郝平:奥巴马见达赖、美对台售武器,这些对中美关系都是消极因素,但留学生交流会使积极因素发展扩大,美国年轻人来到中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就会支持中美间积极交流。扩展人文交流,让中美关系有更多发展的空间和回旋余地,政治关系、外交关系受到干扰的时候,可以通过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来改善。

  记者:这些来华留学生是怎么构成的?

  郝平:10万名来华留学生中有80%的大学生和20%的中学生,如今日本、德国、法国也表示高度关注,他们可能跟着美国学,以促进交流。之前的交流都是大学和教育机构层面,派一些学生暑期来华短期学习,比较零散,如今是整个政府层面的推动。教育是最大的软实力,说明中国这方面的软实力提高,对国际有吸引力。

  中小学校长将出国培训

  记者:外国人要“走进来”,那么中国在“走出去”方面有什么作为?

  郝平:主要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和大学校长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是管理队伍、校长队伍建设。在大学校长培训方面,已经有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成功搞过大学校长培训,但是在中小学校长赴外培训方面还不够。在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减负、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等,我们的中小学校长都可以到发达国家好好去学学经验。这三年我们预计会让上万名中小学校长去美国、日本、欧盟做短期学习。

  今年5月,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要在南京召开,主题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邀请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名知名校长。这次最大的亮点就是还请了世界500强企业参加,过去光大学关门讨论来讨论去,不知道世界500强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次我们请了微软公司首席研究及战略官、欧特克公司CEO、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等,强调高等教育与企业合作。

  要走出国门办学用国际语言授课

  记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走出去办学,现状如何?

  郝平:现在孔子学院在外国办起来,但学院都是在人家大学底下,或者就是个课堂。只有在韩国有极少的汉语培训学校。政府要鼓励中国学校勇敢地走出去。

  除了汉语授课以外,还要发展国际语言授课,比如中医,如果用汉语授课,就要从学习语言到学习专业,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可以尝试用英语去讲针灸。像大连医学院900多名学医的留学生都是用英文授课,当然他们也同时学中文和中国文化。

  记者:目前中国的一流大学有没有走出去办分校的打算?

  郝平:一流大学现在有一些合作项目,但很少,我们在这方面是个弱点,现在慢慢的有暑期班,把中国大学生送到耶鲁、伯克利等国外一流大学去学习。但是在海外建分校,现在还不行。  

  记者:当2020年纲要完成那年,会是怎样的景象?

  郝平:十年中,我们会到一些国家一些大学开设学校、分校,可以把自己的学生带去海外,让他们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也可以让国外学生来中国前按照我们的规则对他们进行培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