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也意味着两年一届的青歌赛已经进入到了最为激烈的决赛阶段。面对收视率这个敏感话题,青歌赛组委会给出的答案是:团体赛会首推晋级制增加悬念,综合素质考核则会在个人赛时恢复,所以对于收视率央视从未担心。
文艺中心主任张晓海的话很值得人们深思:“用比喻的方法可以这样说,相对于选秀类的歌唱比赛,青歌赛就是选拔国内优秀歌唱人才的黄埔军校,而且文化艺术不是都能拿来娱乐的。”根据大赛组委会要求,本届青歌赛首次采用“评委回避制度”,即凡在当场比赛中,涉及到有自己作品(包括词、曲)参赛的评委、涉及到有自己学生(临时性上课的不在其内)参赛的评委、涉及到有本地区参赛队和本单位参赛队参赛的评委均不给该选手打分,使大赛更具公正性。张晓海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青歌赛,但也认为青歌赛不应该为了所谓的收视率去降低一个国家电视台的标准底线,降低艺术的尊严。
“取消了综合素质的考核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对选手人文内涵和艺术修养的考验,更重要的是文化素养的提醒功能也将消失殆尽”,历任多届青歌赛评委的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人文修养是一位歌手从业的基本功,用表演素质考核取代文化素质考核,虽然考察了音乐素养,却无法均衡地展示歌手的全才,恐怕并非万全之策。
词作家宋小明认为,虽然综合素质考试只有一分,但其衡量的是选手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和人文内涵。如果一个歌手连基本的文化修养都不具备,谈何在音乐中融入中国文化。
有不少观众和网友则认为,在“快男”、“快女”等娱乐选秀节目的围攻下,央视青歌赛的文化素质考核几乎成为挽救其收视率的唯一利器。如果轻易取消这一环节,恐怕节目的娱乐性将大打折扣。
根据大赛组委会要求,首次采用“评委回避制度”,其中凡在当场比赛中,涉及到有自己作品(包括词、曲)参赛的评委、涉及到有自己学生(临时性上课的不在其内)参赛的评委、涉及到有本地区参赛队和本单位参赛队参赛的评委均不给该选手打分;同时,本届大赛评委地方代表性更强,组队所在地均有一名评委代表参与决赛评分;另外,团体决赛评委中,将有一半以上为新面孔,减少了多次参与大赛评分工作的评委人数,使大赛更具公正性。
本届大赛将往届复赛调整为半决赛,并公开播出半决赛赛况,使比赛更加正规化。同时,进入决赛的团体参赛队数目由20支扩大到27支,使得将有更多优秀选手和团队脱颖而出。在比赛赛程和赛制等方面,大赛也都做了合理的改进,团体决赛采用五轮淘汰的赛制进行比赛,更加凸显大赛的竞技性和团队性;各类唱法均鼓励形式多样,在比赛环节上,取消综合素质考核而增设表演环节,展示纯正的音乐专业,不仅深受参赛选手欢迎,同时也将会增强大赛观赏性,形成新的收视亮点,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必将引起业内人士和各界观众的普遍关注,成为我国音乐界和电视界的一大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