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频道 > 名人名家 > 详细内容
巴特尔:观众不是上帝,艺术才是上帝
发布时间:2010/5/20  阅读次数:16046  字体大小: 【】 【】【

   “导演是举着艺术大旗的人。但在电视剧行业里头,有制片人、投资方和电视台,你其实并不强大。”昨日,我省导演巴特尔就《南下南下》周日在央视一套播出,接受本报专访。专访中除新作之外,针对近年来电视剧速拍、高产,但雷剧频出缺乏精品等现象,巴特尔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收视率不要成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第二电视剧市场要呼唤“文艺提醒”。



长江商报:《南下南下》和您以往的作品相比,在风格上有无转变?

巴特尔:一个导演想转变很难,就像写字,见字如见人,有些东西无法改变。拍摄《南下南下》,我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大气、流畅、凝重,同时又不失活泼,而那些不够大气的画面、内容,尽量不用,这是我多年来形成的审美追求,也有我个人气质和骨子里头的东西,这些是不会变的。当然,根据内容,我也会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表现。

长江商报:日后回想拍摄这部剧,有哪些最值得回忆?

巴特尔: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他可能不会怀念一部戏里的某一部分,他应该怀念这部剧的整体感受。比如回忆《旗舰》,那样一种潮湿、钢铁、热带雨林的感觉;《南下南下》则是北方的土地、战壕、那年代的声音《社会主义好》的歌声,以及父辈穿过的服装,那是《南下南下》给我留下的总体记忆。

低下作品我不会拍

长江商报:因周日在央视播出,有人说《南下南下》将挑战新版《三国》和《杨贵妃秘史》,这两部剧您是否留意?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这两部剧较能代表中国电视剧近来的一个常见现象,那就是翻拍及以雷倒观众为主要任务。

巴特尔:这些剧,我都没有看。上周,我参加了“2010中国电视剧导演论坛”,在座谈会上,和导演们一起,讨论过这些问题。新《三国》,我没看,所以不能具体评价,我只是从大的思想概念来说,我认为任何历史剧拿到今天来拍,肯定要以今天的审美取向来关照历史,这毫无疑问。但一些为讨好观众,有意将历史扭曲,那是不好的。当然,这要具体分析哪些是雷人的。你看《三国》本身就是小说,是艺术创作,它已是一种创造,它能创造,后人更能创造。至于为迎合观众的低下作品,起码我是不会拍的。我会一直坚持我的艺术主张,作品一定要积极向上,要给人生活的勇气,不能让大家看了我的作品后,跟我一起颓废。不仅是我,这也是很多导演的坚持。

长江商报:这其中也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以往电视剧制作周期长,这就确保了精品的可能性。而现在,拍剧周期短,虽然产量提高了,但质量下去了。

巴特尔: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如果让我们拿一个(作品)到国外去,让另个民族来欣赏,我们拿不出,但韩国人可以拿《大长今》来忽悠中国人。我们有那么大的电视产量,但大家都去雷人了,没将民族审美提高到有价值的程度,那些所谓新潮、时尚的东西,也就都成了过眼烟云。但精品还是有的,很讲究、很专业、创造出优秀角色的作品也很多,精品还是有的。当然,我们也不断呼唤精品。此前我们的电视剧不发达,原因是引进剧太火,后来广电总局限制黄金时段港台剧、国外剧的播出,一下子给了国产剧很好的平台,国产剧得到蓬勃发展,现在真正拿外国剧来播,未必中国观众喜欢看,这说明中国电视剧还是取得了巨大进步,毋庸置疑。

不要将观众当上帝

长江商报:您也提到现在国产剧有很好的平台,不过一集电视剧卖价就高达百万,我们将如何来看待这种现象?

巴特尔:这可能是商业市场的正常现象,我们可能必须要走这样一段路。就像之前的电视剧很业余,拍得很简陋,虽然也有感人的,但并不是那么优秀,但慢慢地,这段过去成为了我们的经历。所以我不悲观地说,这是种正常现象,当产量膨胀到饱和,自然也会少了嘛。但你还是要分析,它好不好,现在大部分电视剧为挣钱而迎合一些低俗观众,就此我认为我们创作者一定不要将观众当上帝,他成了上帝后,你会惯着他依着他。我觉得观众应该是创作者的朋友,艺术才是上帝。

长江商报:您一直提到“迎合”这个词。

巴特尔:其实迎合也不是导演能左右的,第一国家政府有管理方法,第二各电视台购买片子有它的规划,第三投资方老板太急功近利。导演虽号称是艺术上举大旗的人,但他的社会能量很小很小。就拿选演员来说,本来是导演的工作,现在是投资方来选,他认为他出了钱,就要听他的。再者,买方市场的素质也决定了它播什么剧。

长江商报:您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举大旗的优秀导演,是否也觉得吃力?

巴特尔:太吃力了!我说导演举大旗,是形容一个导演是艺术领导者,是举着艺术大旗的人。但在电视剧行业,有制片人、投资方和电视台,你其实并不强大。特别是很多本应完全由导演决定的东西,越来越被忽略,以前是“听导演的”,现在“听导演的”也被很多人剥夺去了。我曾跟康洪雷一起讨论过,我觉得他很幸运,《士兵突击》的投资老板太伟大,如果没有他出钱,康洪雷将那案子拿给其他老板看,都不会觉得是好东西,因为它没爱情,没明星,给哪个老板,他都可能不出钱。

总体缺少文艺提醒

长江商报:您觉得中国电视剧市场是否仍需调整?

巴特尔:肯定要调整。首先,我们不要一味追求收视率,一个艺术作品肯定有自己的观众群,如《三枪》,不管怎么骂,还是有人看。有人是专为看张艺谋的戏去的,但张艺谋是拍给喜欢小沈阳、赵本山的人看的,那些人不是人吗?是人。你不是人吗?你也是人。为什么你不喜欢看,人家喜欢看?说明这些东西是给他们看的,你不喜欢看,就别看,那收视率(票房)不就去掉一半了吗?一个好作品,一定不能拿收视做标杆,何况我们的收视率是在一个城市里,搞那么20个机顶盒产生的数据,那有什么用啊?如果所有电视都装上这东西,五秒打个点,那才是真实的收视率。所以不要拿收视率做参考,它只能说明很多人看了,仅此而已。

再一个,目前我们的电视剧,不管市场还是群体,都缺少文艺提醒,包括媒体,过多的是捧杀,要么捧,要么砍。我想,《南下南下》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它只是部分人喜欢,比如40岁以上知道那段历史的人,对他们来说这是种怀旧;也有些年轻人会感兴趣,他们认为剧里人物的情感、状态,是现在的东西,就像《士兵突击》一样,不是军人也喜欢看。所以说,《南下南下》不会像有些电视剧那么受年轻人欢迎,如果为了要将年轻人拉进来看,就不是这题材,我也不会为将年轻人拉进来,搞些雷人的东西,因为我们毕竟拍的是历史。


长江商报:明年是辛亥百年,据说许多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正在筹备,您是否也有相关作品?

巴特尔:我今年下半年要拍的一部剧,有一点儿辛亥革命的内容,不过这倒不是为了明年辛亥百年选择的。这部剧,讲的是重庆钢铁厂的故事,它的前身是汉阳铁厂,在抗日战争时期搬到重庆,这个厂几经衰败。接到这个电视剧后,我才知道原来它的前身是我们武汉的汉阳铁厂。(那会在武汉取景吗?)不会,就在重庆和横店取景。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