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频道 > 收藏快报 > 详细内容
艺术品市场刮起狂热风暴 财富人投资不差钱
发布时间:2010/9/2  阅读次数:6653  字体大小: 【】 【】【

     今年的艺术品拍卖场上的热浪也一波波地引人惊叹,2010年春季拍卖场上,一张画幅3米的当代油画,以3700万元的天价让人们见证了拍卖场的火热。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藏家用1000元外汇券便从艺术家手中购得了此画。  
      
          6月的保利“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上,陈逸飞的名作油画《二重奏》以2400万元的起拍价、4100万元的落槌价夺得全场头筹。被业界称为中国“法人股大王”的上海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成为此次拍卖的最大赢家。      

  艺术品市场上掷千金得万金的故事比比皆是。这个曾经在普通人眼中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市场,如今华丽高调地出现在大众面前,并凭借其难以抵挡的高回报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财富人群。    

  今年春拍,中国书画共有4件作品在拍卖场上价格破亿,其中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更以总价4.368亿元创造了内地拍卖市场上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    

  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国内财富人群中,艺术品投资在理财投资排名中,已经从2008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四位。在北京、上海,已经位列第三,仅次于房地产、股票。    

  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最新半年报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金额达到198.97亿元,仅半年就已经接近2009年全年成交数额。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深入、股市不断寻底的今天,艺术品市场似乎成为了中国财富人群的另一片投资绿洲。  
  
  而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私人收藏。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来自国内的买家数量已占到21%。其购买主体从行业背景来说,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能源、高科技等近年来个人财富增长最快的领域。其中金融投资行业背景的私人收藏占57.7%,名列国内各行业之首。从购买力分布区域来讲,沿海城市不再是一枝独秀。陕西、甘肃、新疆等西部重点省区,以及山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的购买力在显著提高。  

  “我感觉有一种力量在推动什么东西,我不认为是公众和艺术发生了深刻的关系,更多的依然是和金钱发生了关系。”作为国内最早的画廊老板之一,收藏家徐龙森感觉到,最近拜访他的朋友常常带一些老板来向他咨询如何购买艺术品,而他们最常问的往往是:什么东西最保值,以及如何判断真伪。  

  在资深收藏人士看来,这些“跨界”投资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差钱。他们已经在其他事业上积累了多年的财富,虽然早年并没有时间关注艺术,但一旦其意识到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在拍卖场上“拔得头筹”不是难事。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赵力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逆势上扬,并不是像很多媒体上的说法,因为股市楼市不好了钱才涌进艺术品市场,这不是主流。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个人财富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中国的高净值财富人群或机构买家开始关注艺术,他们进入市场,把购买艺术品看做一种平衡投资的新理财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艺术品投资概念也开始生成。  

  当代艺术收藏家李冰认为,新进入市场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出于商业敏感的投资者,“他们手里握着很多钱,游资很多,总想挣快钱。”  

  虽然刚进入市场的人很多都抱着一种玩票、挣快钱的心态。不过在赵力看来,不管是收藏还是投资,财富人群进入市场的方式并不重要,“艺术品不同于股票、房子,它有很强的精神吸附力,其效果比恋爱持久。”  

  此外,财富人群也有文化需求,徐龙森曾经问过一些老板为什么有兴趣投资艺术品,“其中一个人告诉我,自己现在很尴尬,钱很多,但孩子们生活的文化品质不够,希望能为家里增加艺术氛围,挂些好东西,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这样未来的生活也会比较健康。”  

  在中国的财富人群中,出现这种心理转变的人越来越多。有“中国巴菲特”之誉的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在2009年的秋拍中,一人就向艺术品市场砸了4个亿,以1.69亿元成交的明代画家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6171万元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8578万元的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龙”宝座等一批中国艺术品,拍卖中连破纪录,均被他收入囊中。李冰告诉笔者:“刘益谦并不是为了投资赚钱,他已经筹划在上海建立私人博物馆。”  

  随着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精神需求的地位日益凸显。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似乎道破了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巨大空间。李冰认为,作为商人嗅到市场机遇,谋定而动,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商业敏感,无可厚非。“我身边有几个浙商朋友,早在艺术品市场要起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急着入场,而是开始潜心读美术史、研究艺术品。等他们研究到一定程度,形成自己的文化判断时,他们的出手速度将非常快。事实上,这波热潮就已经有人进入了。”  

  从事了多年当代艺术品收藏的李冰向笔者感慨:“这就好比赛跑,如果以百米为一个目标的话,你认为你已经跑出去50米了,但后起来的人一样可以超过你,因为他速度比你快。他们拥有强大的资金链和魄力,进入市场的目标也高,只要他们形成自己的文化判断,见到好东西就出手,几件入囊以后,明天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大收藏家就不是我了。当然这对于市场是好事。”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其日益开放的全球视野,导致了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并催生了一批批新的富裕阶层。他们凭借其特有的商业敏感进入艺术品市场,从最初的原始积累,到个人的物质满足,再到最终的回馈社会。与在股票、楼市打拼的投资者不同,笔者在一些艺术品市场的藏家身上都看到了一种对社会责任的追求。  

  “我相信未来几年,企业家、机构与艺术的结合还会越来越多。未来会出现若干个大的投资者进入当代艺术品市场,随着一次次换手,价钱会越来越高,直到全部进入到终极收藏家手里,最终反哺社会。”  

  李冰口中的终极收藏家,很大程度上是指在金融、能源等行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后转投艺术品市场的人。他们有自己的“造血”系统,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拍卖已经购得的艺术品。  

  李冰认为,很多收藏家都会经历一个心理演变过程。最初无论是出于投资还是出于兴趣进入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收藏,开始产生真正的爱好,藏家开始与艺术品产生了个人交流。当收藏到一定程度时,收藏行为便会给藏家带来社会地位,开始变成一种公共行为。由于他已经研读了美术史、文化史,意识到了其艺术品对社会的意义,因此很多收藏家最终会选择不再把自己的藏品投入市场,而是选择永久保留建立个人的美术馆,或者将艺术品捐献国家。  

  冀鹏程告诉笔者:“很多大藏家收藏的东西,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捐给国家,包括澳门的赌王把兽首捐给了保利博物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阶段和过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