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美术频道 > 美术资讯 > 详细内容
总结中国美术十年 发展之路在那?
发布时间:2010/12/5  阅读次数:3985  字体大小: 【】 【】【
       时光的流逝总在不经意之间。新一个冬季开始,伴随着2010年的结束,我们将完整走过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

  10年,世间可以发生无数的故事,人生可以发生戏剧性的转变,每个人能够拥有的“10年”何其有限。然而,面对悠久的艺术长河,这10年太短暂;面对波澜不惊的美术生态和文化环境,这10年又似乎很平淡。因为艺术浪潮早已不在,纷繁变化的当代艺术仍然寻求着自己的解释与支撑。我们清楚,阶段性的变化无法在当下即进入艺术史的书写,而人们愿意记住的也常常只是历史进程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某一幕。

  回望中国美术的现实发展,一种直觉又告诉我们,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也许自有其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回望这10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大繁荣与大发展”的宏伟目标成为民族的期盼。具体到格外活跃的艺术界,我们更能够清晰感受到:各种因素的交织,各种力量的博弈,已然成为艺术现实的基本面。方方面面的迹象正显示着新世纪不平凡的开端。

  这10年,正是上世纪前叶诞生的一批艺术家纷纷离去,人们关于“大师”追问最多的10年;这10年,是比中国经济总量攀升更快的艺术品市场蓬勃兴起与扑朔迷离的10年;这10年,是美术馆建设全面开花,民营美术馆寻求角色认同与发展模式的10年;这10年,是“艺考热”、大学扩招、美院教学探索改革与突破的10年……  
  

  没有人可以否定繁荣,没有人能够回避矛盾。谈及美术的这10年,我们还需要直面那些或老或新、或大或小的问题。

  因为10年毕竟短暂,因为“回答”需要时间,我们知道,这仅仅是一次驻足。希望通过回顾与反思,我们可以重拾对未来的期许。

  10年,10个关键字  

  改建展捐构高假扩迁  

  朱永安  续鸿明

  史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竣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于2004年筹划启动,历时5年,吸引全国1000余位美术家参与。国家财政支持1亿多元,最后完成104件作品。以视觉艺术的方式集中梳理百余年的中国历史,尚属首次。

  2009年9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的17个展厅展出,《虎门销烟》、《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平解放西藏》、《加入世贸》等作品悉数亮相。此后,该展到全国各省巡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悉,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目前已有10余个省区市效仿这一模式,推出本地区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改

  ——画院存废之争

  近10年,除了各地原有的公立画院外,社会上各种名目的画院也纷纷成立。据估计,全国目前有近400家画院。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画院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公立画院每年消耗了大量国家财政,画院画家靠国家的钱生存,拿着这个牌子去为自己挣钱,但政府所做的美术项目依旧要向画院或者画院画家付钱;画院画家与职业画家形成二元体制,却在同一个市场竞争,造成不公平竞争;画院体制与国际不接轨,不利于国际交流。

  2007年,吴冠中提出取消美协、画院。2008年,吴冠中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再次直言美协、画院弊端:“中国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该不该养画家?要不要养一辈子?哪些画家是该养的?哪些是不该养的?这些都是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一直以来都很赞成吴冠中先生的观点。由于艺术和社会关系处理得不好,导致文联、美协、画院体制存在一些弊端。他反对的是国家出钱养了没有艺术追求、没有社会贡献的画家。”  他提出,画院在我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办好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等根据实际情况率先改革,探索办院新路。

  建

  ——美术馆建设热潮兴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兴起了博物馆和美术馆建设的热潮。有些城市甚至明确提出建设“博物馆城市”的口号。其中,私人、民营美术馆纷纷涌现,出现了“三波浪潮”。有媒体报道说95%的民营美术馆都有地产商的背景。

  2006年以来,部分民营美术馆朝非营利公益机构转型。美术馆的价值、美术馆的属性、美术馆的人才培养、美术馆的经营等概念和理论逐渐替代单纯的热情与理想,成为业界讨论的核心。2010年1月,文化部开展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工作。2010年9月,走过50余年历史的中国美术馆开始了新馆建设的“概念性方案征集”——现有场馆建筑面积5倍的中国国家美术馆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建成,预计2015年竣工。

  在国家提倡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大背景下,很多美术馆也开始尝试免费开放。建馆容易养馆难。其实,不管收不收费,不管公立还是私营,美术馆的生存问题都是需要首先考虑的。日本曾经历过美术馆建设的高潮期,但随着经济的衰退,很多美术馆的生存成了问题,资金周转成为生存的瓶颈。中国的美术馆建设热潮是好事,但热中有忧,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思索。

  展

  ——美术展览空前活跃

  近年来,除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等全国性的展览,各种名义的其他展览也层出不穷。美术展览空前活跃,美术界的繁荣正以展览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与此同时,为展而展、展览求大也成为普遍现象。各级领导和画家常常不得不出席各种展览开幕式,疲于应酬,画册越来越精美,展览费用越来越高,展览似乎成了艺术家提升自己作品市场价格的不二法门。遗憾的是,许多展览只能在开幕当天用宏大的场面招揽一些人气,在此之后则是门庭冷落。

  有专家不无偏激地指出,当前以展览为中心的美术书法的创作机制和评审机制,制约了艺术的创新发展和艺术生产力的解放,其展览、评审、创作的总体艺术价值等于零。

  “展览只为开幕”成为美术展览从量的提升到质的提升转变的认识障碍。固然,美术馆展览具有公益性质,但会展业作为新兴的行业仍然不能脱离市场的规律。而艺术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如何协调好创作与展览的关系?

  捐

  ——艺术家捐赠惹人注目

  近年来,“捐赠”成为美术界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汇。吴冠中晚年曾对家人讲:“东西你们可以分掉,但作品不是遗产,是给国家、给人民的。”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在吴冠中作品市场行情不断攀升的近几年,他曾先后向上海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捐赠了大量精品。

  最近两年,人们更是常看到“靳尚谊捐赠作品展”“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等捐赠展在全国各大美术馆展出。画家范曾向地震灾区捐赠1000万元的新闻画面也引来全社会的关注。

  艺术家的慷慨解囊让普通人侧目或敬佩。在艺术市场资金流动日新月异的当下,那些画价不断攀升的画家主动将作品赠与专业美术机构收藏,是与市场保持距离的自觉,也是一种眼光长远的智慧。

  构

  ——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

  2009年11月1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正式挂牌成立。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典礼仪式上发表讲话,肯定了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的价值与历史意义,并对其发展前景寄予厚望。

  中国当代艺术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家专门从事当代艺术创作,集艺术研究、创作、教育为一体的专业机。罗中立担任院长,蔡国强、方力钧、张晓刚、曾梵志、汪建伟、王广义、徐冰等20多位艺术家成为该院首批聘请的专家。

  中国当代艺术院的成立引起了美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乃至争议。焦点在于:中国当代艺术是否能以主流方式予以推动?怎样将国家的文化资源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明星艺术家在功成名就之后能否继续保有创造力?

  2010年8月,中国当代艺术院推出了建院首展“建构之维——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艺术的创作、呈现以及评论可以有多种观照的维度。主办方称,展览意在呈现当代艺术在当代文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建设性价值。“建构之维”是对此前质疑的回应。

 高

  ——中国书画拍卖屡创新高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代艺术遇冷,而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却呈现出高歌猛进的势头。

  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有2780件拍品100万元以上,325件500万元以上,184件千万元以上,21件5000万元以上,4件超亿元级。这一年,齐白石成为艺术品销售榜单上最耀眼的明星,其作品以超过7000万美元的销售额排名全球第三位,排名在毕加索和美国画家安迪·沃霍之后。  
  

  2010年5月,张大千巨幅绢画《爱痕湖》拍出1.008亿元,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6月,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总成交价达4.368亿元。11月,李可染水墨巨制《长征》以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价格纪录。

  高端艺术品市场虽然不缺乏吸引眼球的财富神话,但它毕竟是一个小众市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除了以平方尺或字码为单位算一算价格自娱一番,似乎没有太多意义。但是,纵览国际艺术品市场,即使价格飙升之后,中国书画在整体上仍然处于中间价位,有望继续攀高。

  假

  ——书画市场赝品泛滥

  2000年以后,国内艺术品投资收藏兴起的同时,造假卖假的暗流开始涌现。收藏界大量游资推高藏品价格,专家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

  2008年,上海一投资者在拍卖会上花230万巨款购买吴冠中画作《池塘》,后来吴冠中认定该画系伪作并在外裱玻璃上题写“此画非我所作”,引来轩然大波。200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署名林风眠的油画《渔获》远高出估价近5倍拍出。与此同时,对《渔获》的真伪质疑逐渐扩散,有报道称“艺术品拍卖界一个几乎可以称得上公开的秘密是目前市场中林风眠的赝品量已占90%”。

  艺术评论家朱其发表了《中国当代艺术“谎言共同体”》、《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等文章,断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天价做局”的丑陋现象。

  时至今日,艺术品市场立法迟迟没有进展,“假”已然成为艺术品市场里让人最为头疼的问题。

  扩

  ——“艺考热”持续,美院扩建扩招

  伴随着全国高校的扩建和扩招,艺术院校也在新世纪进入了拓展空间的新时期。

  1999年末,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主校区迁建北京望京,全新的中央美院引来广泛关注。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建成南山校区,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投入使用,如今已然形成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三大校区的新格局。

  “艺考热”持续升温,不少人由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在高考前临时“改行”学艺,把艺考当作大学的“敲门砖”。有人批评,许多美院学生毕业后以从事画班辅导为业,形成了“艺考热”的恶性循环。

  画家陈丹青在批评“艺考热”时说:“我们为什么临摹石膏像?喜欢绘画?立志当艺术家?都不是。答案是为了考试。一切为了考试,教育制度背后更大的体制不改变,我们还谈什么寻找艺术教育的原点?”

  迁

  ——艺术区的兴建与变迁

  2002年以后,一些艺术家、文化公司看中北京大山子一片荒芜的旧厂区,宽大的工厂建筑、便宜的租金让他们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2004年,798举办了“首届大山子国际艺术节”。2006年,798成为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在798之后不久,名为“中国宋庄”的画家村成为北京另一个引人瞩目的艺术聚集地,画家与当地农民房屋产权纠纷一时间引起各界关注。

  艺术区渐趋商业化,租金快速上扬,艺术家“出走”,原动力衰竭等问题成为艺术区发展的瓶颈。而全国各地为同样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已经出现了上海莫干山艺术区、成都北村艺术区等大型城市艺术聚集区。许多效仿798的艺术区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但能否成为艺术的涵养之地,绝非批地、花钱那么简单。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