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戏剧新闻 > 详细内容
“戏剧之乡”的古老秦腔戏班子活跃在乡间
发布时间:2011/4/7  阅读次数:3106  字体大小: 【】 【】【
     甘肃高台县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以“戏剧之乡”著称,成立于明洪武十一年、曾经红极一时的戏班子“乐善忠义班”代代相传,至今仍活跃在乡间。

  今年70岁的盛世祥曾担任乐善剧团团长29年,如今是乐善忠义班的台柱子。3月7日,记者慕名前往乐善村,见到了盛世祥,因长期演戏,老人生性乐观,精神矍铄。

  “如今我是剧团最年长的人,现在剧团的演员全是我的徒弟。”盛世祥说,他从13岁开始参加乐善剧团,磕头拜师学戏,剧团师承关系非常严格。“我们剧团一代一代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现任剧团团长郭万银笑着说。  

  “乐善忠义班长期留存至今,一套古老的制度也被沿袭下来。”张掖市委党校副校长任积泉告诉记者,乐善剧团拜庄王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每次演出之前,剧团都要把庄王爷供奉起来,上香磕头,然后才化妆演戏。戏班子演出的剧目也有严格规定,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演《出五关》,四月初八演《求雨戏三湖》,剧团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五月十三这一天,不管剧团演员在什么地方,都必须得赶回来演《出五关》。”盛世祥说。

  盛世祥告诉记者,他听师傅说过,“乐善忠义班”成立于明朝洪武十一年,现在所沿用的化妆用眉子碗和演出前跪拜的庄王爷均为师傅所传承,目前还在使用。上世纪80年代有人考证,剧团的眉子碗有200多年历史,而木质的庄王爷据其师傅说是剧团成立之时的物品,照此计算也有600多年的历史。

  史志中的乐善戏班

  3月22日,记者在河西学院逸夫图书馆存书《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综述》中看到,明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奉诏开创河西,驻军于镇夷城(今高台县红沙崖乡沙河村马营岗子),随着屯田戍边规模不断发展,也有大量内地移民流入,其中包括一些半农半艺的艺人,高台县宣化乡乐善堡(俗称大寨子)戏班,就是由这些艺人组成的,该戏班创建年代无法考证。据当地艺人讲,乐善堡人系由山西迁移而来,来时就带有锣鼓、戏箱。

  1953年,该县开展破除迷信活动,毁神拆庙,在拉倒乐善堡关帝庙(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前旗杆时,从杆顶灯匣中发现忠义班账簿一本,上面有“洪武十一年整建乐善忠义班”字样,此簿现已遗失。但当时见到此簿的殷贵廷、刘兴和等见证人仍健在。1957年5月,甘肃省文化局陈光等也曾在乐善堡做过长达四十天的调查,确认这个当时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戏班“是可信的”。

  《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班社与剧团》更为清楚地记述道:“因好乐(唱戏)、好善(信佛)之民俗相沿未改,故堡名‘乐善’,戏班子亦名‘乐善’。又因为乐善班是亦农亦艺、以艺为主的江湖班子,故又称‘乐善忠义班’”。

  天下“第一秦腔戏班”

  任积泉日前专门前往高台县对乐善忠义班的历史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他告诉记者,从史料、文物、演出习俗等方面考证,乐善班的成立时间比戏剧界公认的秦腔形成年代早了200多年。因此,乐善忠义班堪称“天下第一秦腔戏班”。

  据任积泉介绍,曾有专家提出秦腔形成的年代应为明朝中叶,这个论点为众多戏剧界公认,原因是发现明万历(1573—1620)抄本《钵中莲》传奇中有唱“西秦腔二犯”一调,说明那时西秦腔已经走到江南。这也是“秦腔”一词首次被发现。因此,各种有关“秦腔”论著,谈起秦腔形成年代皆论定为:万历年间。而忠义班账簿的发现,则足足将秦腔形成年代向前推进了200年。

  记者从《乐善村志》上了解到,乐善剧团从明洪武十一年建“忠义班”起,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后期,乐善忠义班上演的剧目有400多本。过去的老艺人记剧词都是口传。民国到解放后,还能演300多本戏,现在能上演《铡美案》、《金沙滩》、《天门阵》、《出五关》等100多本。“乐善班”传承面临危机

  任积泉告诉记者,乐善忠义班能延续600多年,与它的演出环境有很大关系。据他了解,乐善村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对秦腔非常热爱,在村里随便找一位老人,都能唱一段,秦腔深刻影响了村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尤其是每年的春节期间,乐善班都要在村里唱秦腔,每次观众数百人,将场子围得水泄不通。村里人甚至认为,春节如果听不到秦腔,就不算过年。

  提起以前乐善班的辉煌,盛世祥笑逐颜开。他说,从1977年古戏开放以后,剧团最兴旺时,演员人数达46人,能演50多出戏,剧团经常被邀请至酒泉(即今肃州)、玉门、金塔、新疆哈密等地演出。如今,剧团演出范围仅限高台县境内。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虽然许多村民仍热衷于闲暇时听戏班子唱戏,但能唱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不愿学戏,原因就是报酬无法解决。

  据盛世祥介绍,现在剧团演员共有32名,全是业余的,年龄最小的32岁。即便是这部分业余演员,也不稳定,有些女演员出嫁后,受家庭压力、经济困难等因素影响,唱戏生涯也就结束了。“为了留住演员,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盛世祥说,现在他也乐于做红娘,撮合剧团内的男女演员结婚,目前剧团就有4对夫妻演员。即便这样,戏班面临传承断代的危机仍存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经高台县有关部门协调,盛世祥将于每星期三前往高台县宣化镇乐二小学为学生们义务传授秦腔知识,以期能将乐善班的秦腔传承下去。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