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文化频道 > 文化生活 > 详细内容
“天价字画案”让鉴定界的乱象值得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7  阅读次数:5267  字体大小: 【】 【】【
  最近,一起“天价字画案”再次将中国当下的鉴定专家推上了风口浪尖——据报道:2009年,经鉴定专家刘岩“指点”,郑州朱云兄弟将家传《嵩阳汉柏图》以17万元卖出。隔年,这幅画却被拍出了8000多万元。朱云兄弟一气之下把专家和买家告上法庭。

  

  这样一来,鉴定专家的职业道德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事件回顾

  2009年,郑州市民朱云兄弟拿着家传的题款为“乾隆御笔画松并题”的《嵩阳汉柏图》,到河南卫视参与鉴宝活动,遇到了鉴定专家刘岩。在刘岩的指点下,他们将画作以17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程功。

  2011年6月,他们购买了《咀英澄华清代宫廷典藏中国古代书画》一书,发现“乾隆御笔画松并题”是乾隆的亲笔题字而且盖有“石渠宝笈所藏”印章,并非刘岩所称的“题字不是乾隆的真迹,市场上这类画很多”;“‘石渠宝笈所藏’是个闲章,其没有价值”。上网后,他们更得知《嵩阳汉柏图》于2010年12月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8736万元价格拍出。朱云兄弟一纸诉状将刘岩和程功告上法庭,请求法院撤销买卖合同,判令被告向其赔偿损失8719万元。

  近日,“天价字画案”正式移交郑州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焦点

  鉴定专家是否介入了交易

  在古书画鉴定专家刘建业看来,“天价字画案”的焦点是这位专家是否介入了交易、从中渔利。

  如果专家并未介绍买主,那求鉴者就不能再“死缠烂打”了。“因为买主尽管只花了17万元买下《嵩阳汉柏图》,同样存在风险——如果作品是赝品,卖家能退吗?显然不行。作品到手后,买家经过研究、论证甚至投资进行认证,最后卖出天价,那买家获多大利都属于取之有道。要不谁还投资呢?我买入了好东西,你就找‘后账’;我买假货了,你却啥责任都没有,那就不是公平交易了。”

  话又说回来,如果专家明明知道这件东西很珍贵,却故意压低价格,让人买进后再高价卖出,从中获益,这就违背良知和职业道德了。“尽管这并非普遍现象,在鉴定队伍中的比例很小,但也不是绝无仅有。买主如果真是专家推荐的,那这件事就得追根到底,以求杜绝这种现象。”

  同时,刘建业还指出,在这一事件中,如果专家真“走眼”了,应该算是鉴定过失,尽管不违法,也要受到舆论的批评。“一般来说,一件作品价值几何、属于哪个级别,专家应该很清楚,他不可能看什么都模棱两可,他所认知的价值不应该和实际价值有特别大的出入,如果相差数百倍乃至上千倍,即使没有‘做局’,其专业水平也要受到质疑。”

  就《嵩阳汉柏图》来看,刘建业认为,虽然盖有“石渠宝笈所藏”印章,但由于《石渠宝笈》著录的一部分作品在清末、民国时出现了赝品,即所谓的苏州片、扬州片及北京的后门造,对这些赝品的甄辨确实需要下点工夫。“做得跟真品太像了,装裱上也很到位,所以在现场看确实常常会闹不明白。而在不明白的情况下,专家有两种态度:一是再研究;二是干脆就否定了。就我而言,如果看不准,便会坦率地告诉求鉴人:这个东西有待研究,现在难以下结论。不可轻率地说‘对’还是‘不对’。如果看准了,那我会告诉求鉴者,这东西大概是什么时代的,属于哪个层级的,而且要跟求鉴者说明,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供你参考。鉴定一幅书画,往往是要花几个月的时间研究,一个专家在几分钟之内就对一件藏品做完全判断,不太靠谱。”

  反思

  “专家”满天飞 求鉴需谨慎

  鉴定界的乱象层出不穷,官司一场接一场,有哪些方面需要反思呢?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古文物鉴定专家刘幼铮认为,以“天价字画案”来看,求鉴者单凭某位专家的一面之词,就做出了交易决定,所采取的方式不够严谨、严肃,对艺术品的处置也缺乏必要的科学程序,其根本原因是迷信专家。由此引申到当前的艺术品鉴定,有如下问题值得深思:

  一、求鉴者希望以最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完成藏品的鉴定。到鉴宝节目找专家往往就是出于这种心理。另外,如果朋友的朋友是专家,求鉴者就会不遗余力地找到朋友帮忙引荐,以偷巧的方式去借用专家的智力,而不采取常规、严肃的方式。

  二、如果鉴定结果出问题了,求鉴者会把责任推到专家身上。求鉴者没有想到无偿服务的专家是不必承担责任的。

  三、大多求鉴者把专家当做万能的神,不懂得鉴定是一门科学。这一方面是由于当下我们的全民文化素质所限,还没有形成科学的鉴定理念;一方面是社会公共媒体造就了公众对专家、对鉴定程序的误读。大量的社会信息误导,包括电视鉴宝节目等。节目里,专家拿起一件东西侃侃而谈,其实他之前经过多少积累,做过什么功课,人民群众并不清楚,只是看到他的结论,于是愿意相信鉴定神话。电视节目传播了一些历史文化知识,是好事,但观众应该明白这首先是一档电视节目,而不是学术殿堂。

  同时,刘幼铮认为,我们还得问一问:什么叫专家?在外面用舆论用媒体包装几次就算专家了?自诩收藏了多少年多少东西就是专家了?在博物馆工作多少年就是专家了?自己说,媒体说,一传十十传百,公众就信了他是专家。这就是“造神运动”。事实上,在博物馆系统工作的研究员、副研究员也并非全是古董鉴定专家,有一些从事的是器物鉴定以外的标本制作、防腐、文献等工作。

  “可以说,精通某一鉴定领域的专家并不多,现在却是‘专家’满天飞。而且专家的能力、特长和权威被放大,于是获得了大众的盲目崇拜和信任。这个问题是社会现象的缩影,是社会公德、科学头脑的缺失,亟待补救。”刘幼铮如是总结道。

  法律视角

  鉴定专家如“做局” 买卖合同可作废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导致这一纠纷的症结在哪?原告和被告的鉴定专家各有什么责任?

  朱永平(著名律师):症结在于鉴定专家不负责任的鉴定意见导致原告朱云兄弟产生误解而低价出卖家传的乾隆御笔画。

  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即无法律管、无机构管、无人管。而本案的鉴定专家应该只是口头鉴定,无法承担鉴定责任。对于原告朱云兄弟而言,只能责怪当时只找一位专家进行鉴定就草率地卖掉家传画作,不谨慎进行交易。

  广州日报:如果专家确实参与“做局”,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朱永平:若专家存在与买家恶意串通,损害到古物所有人(卖方)利益的,该合同依据我国合同法规定为无效合同,卖家可向法院请求确认为无效合同,返还原物。若卖方可以证明买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其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的,也可以向法院请求变更或撤销该买卖合同。

  广州日报:藏家和专家应该从该案例中得到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朱永平:藏家在出卖藏品时,如果对藏品价值认识不清的,最好找几家大型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多听取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员意见。而专家在作出鉴定时,最好以更规范的形式作出,并要有依有据,尽量结合古物特征、古书记载等依据来进行考究与鉴定,从而避免藏家的质疑。

  呼吁

  建立合法权威鉴定机构

  切断专家不法牟利渠道

  在刘幼铮看来,目前鉴定问题已成为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和收藏健康开展的瓶颈,很多不当甚至不法行为都交织在鉴定这个环节上。刘建业也表示:“全国这么多专家,我个人认为,品德好的占90%,其他10%确实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一些不应该做的事。如果这10%这么继续搅动下去,那整个市场就乱了。”

  因此,他们强烈呼吁,要从制度上解决鉴定市场的乱象,必须建立一个相对权威、合法的鉴定机构。刘建业认为,如想建立这样的鉴定机构,首先,国家需要评定一些职业道德好、鉴定水平高的专家;其次,要出台监督这个机构的制度,即使专家出现了失误,也还可以进行纠正。“这就有如医院里出现了责任事故后,有医疗事故委员会来进行评定,法院判案也并非都分毫不差,一审后还允许上诉。目前鉴定界没有这样一个机构,全是个人身份在做鉴定,或是媒体做的鉴宝节目,整个市场很乱。”

  刘幼铮更细致地谈到,这一权威鉴定机构的运作方式应该建立分类的专家库,随机抽选,群集共议,尽量切断专家在鉴定程序中与市场利益的个人联系,以做到相对的客观、公正。“如果运作架构合理的话,还是能基本实现鉴定的客观、公平与科学,同时也能保证专家不受外界的攻击,不必担负法律责任,而相关机构能承担多大程度的法律责任还需要深入探讨,另外也让社会有一个大体公认的鉴定标识。如果这个机构有些鉴定问题解决不了,那应该是个别的‘疑难杂症’,可以先搁置,留给后人施展聪明才智。鉴定中如相关专家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如实向公众通报。”

  在专家库的建立标准上,刘幼铮认为必须细分到某个艺术门类某个时段某位艺术家的专家,“不能像电视台的鉴宝节目那种,专家往上一坐就是万能的,什么都懂。”

  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广州著名律师朱永平则认为,要改变收藏品市场的这种乱象需要相关部门对我国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的法律规范和监管进行商讨,对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予以严格规范;文物、艺术品鉴定行业建立权威机构,重建行业的社会公信;对鉴定专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问责机制。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