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美术频道 > 人物报道 > 详细内容
著名画家刘伯骏之子刘南平:父亲不知画外事
发布时间:2009/12/29  阅读次数:18112  字体大小: 【】 【】【

         他是中国美术史上泰斗级人物潘天寿的得意门生。
        1994年,他的指墨画《朝晖》、《秋韵》被中南海收藏。
        2004年,荣宝斋为他出版了花鸟画谱,除他之外,从古至今四川只有张大千、陈子庄在荣宝斋出过画谱。
        他就是画坛传奇人物——刘伯骏。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刘伯骏的儿子刘南平,听他讲述了父亲传奇的人生。  

    CCTV《大家》:大巴山走出的国画家刘伯骏  

       早上7点过,天边泛出一丝鱼肚白,微弱的晨光慢慢照亮了这座城市。这是成都的冬天。88岁的刘伯骏已经醒了,但空气太冷,他想起儿子儿媳的嘱咐,继续窝在被窝里。床上的他没有闲着,任由思想在寥寥的雾霭中翩然起舞。用儿子刘南平的话说,“酝酿诗词和画稿,是父亲每天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  
        对生活的感受,对艺术的领悟,刘伯骏把这些都写进了文字里。除了诗词创作,画画更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尽管进入高龄以后,他的眼睛有些模糊不清了,痛风、腰椎间盘突出、心脑血管等疾病时刻困扰着他……  
        遇上阳光明媚的时候,刘伯骏会在家人的陪伴下,带着速写本到各个博物馆和风景区走走看看。冬日煦暖的阳光打在他的身上,十分惬意,如潮的往事放电影一般,重又浮现在刘伯骏的脑海。  
        国家领导人为画展剪彩  
        1993年6月4日至10日,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书画展。洪学智、程思远、王光英、张爱萍等政要出席了开幕式并和吴作人、吴冠中、刘开渠、廖静文等美术界名流进行了交谈。开幕式由李瑞英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相关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数十家媒体先后都进行了关注。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王琦说,近十几年来还没有一个画展如此轰动。举办书画展的正是72岁高龄的刘伯骏,在大巴山沉寂了40多年后,这位画坛传奇人物在一片啧啧称叹声中“重出江湖”。  
        记者:那一年,父亲为什么要举办画展?而且把地点选在北京?  
        刘南平:其实这个事是我一手策划的。1992年,当时我还在达县地委宣传部工作,刚好有一个到北京学习的机会,我趁休息时间去拜望了中国美术界、新闻界和政界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一起带去的还有厚厚五大本翻拍的父亲画册的照片。  
        记者:这是父亲的主意吗?  
        刘南平:他不知道,我没告诉他。说实话,当时父亲的这些画作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心里没底,但我觉得像父亲这一代人,国立艺专出来的高材生,经历了这么多磨难,能够挺过来,还能够不断创作,坚持艺术梦想的太少了,我觉得,应该为父亲做点什么。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喜欢画画,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是达县地区美协会员。但是念大学时,我学了中文,因为父母都是经历了太多磨难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想我学美术当老师。  
        记者:有没有想到画展会办得如此成功?  
        南平:想不到,举办了一周,太轰动,太瞩目了。画展是中国美协、达县地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我是协会秘书长,几乎是我一个人在操办。当时对北京并不熟,所有事情都相当难,还记得为了审查,我坐在美术馆的台阶上等了几个小时,饿了就买个大饼啃。  
        记者:当时京城各大机关纷纷邀请刘老去做客,有个大机关甚至提出希望刘老留在北京,并承诺将你也调进北京,但刘老拒绝了,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刘南平:其实当时我也拒绝了的。画展由4位国家领导人剪彩,李瑞英主持开幕式,白岩松作了专访,我们住在万寿宾馆,宾馆收藏了父亲的两幅画,吃住行全免费。画展结束以后,北京各大单位都邀请我们,每天应酬太多,太累。父亲过不惯这样的生活,不习惯住豪华酒店,天天应酬。他说,心静不下来,不踏实,只有回家,才能清清静静画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巴山沉寂40年  
        刘伯骏1921年出生在宣汉,自幼酷爱绘画。1942年,刘伯骏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班,拜师吕凤子、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陈之佛、吴弗之、诸乐三等大师门下,专攻写意花鸟画,而指墨画独得潘天寿真传。  
          刘伯骏在求学期间即展露其艺术才华,大二习作“墨猫图”被国民党政要白崇禧收藏。1947年,刘伯骏毕业那年,潘天寿专门为其举办“潘天寿门生青年国画家刘伯骏作品展览”,刘伯骏一时名声大振。然而,这位前途无量的青年画家,却在解放后在画坛销声匿迹40多年。  
        记者:大学毕业后,父亲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刘南平:毕业以后,父亲留在浙江教书。1949年初,他带着一批学生参加了解放军,投奔革命,中学时就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画漫画宣传抗日。解放后,他又随志愿军抗美援朝,1955年初因家庭出身不好,复员回到家乡。可以说,是命运无情地把他抛回了老家。  
        记者:也有人说,正是这40年的逆境成就了刘老。  
        刘南平:父亲并不把它当作是逆境。他喜欢大巴山宁静淡泊的生活,只要每天能画画,他就感到很满足,也正是大巴山的山山水水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复员后,父亲先在南江中学任教,后来调到通川日报,也就是现在的达州日报任美术编辑,直到1987年离休。他常说,也就是在报社工作的这段时间,他才有足够的精力走进巴山,走进自然,潜心进行创作。  
1966年,文革开始,父亲莫名其妙被关进了监狱。在监狱中,他仍然没有放弃画画。  
        父亲的右手受过伤,就是在文革中,尽管后来动了手术,但仍然落下了残疾。有一段时间,父亲的右手不能画,他就用左手坚持画,所以到后来,他两只手都能画了。  
        记者:在狱中没有笔墨纸张,刘老怎么画?  
        刘南平:主要练习指画,用手指在地上、床上、腿上,只要有一块地儿,他都能画。他这种对生活的坚韧,对艺术的执着,特别让人敬佩。出狱后,父亲仍然不被准许画画,他就半夜三更起床偷偷摸摸地画,有时一画就是一宿。  
        不问画外之事  
        1993年北京举办画展后的十多年里,刘伯骏一直生活在大巴山区。尽管载誉归来,名气大了,但他谢绝了接踵而来的若干画商、赞助者的好意,照样过着和过去一样的生活:每天画画,乐此不疲。更难能可贵的是,古稀之年的他敢于求“变”求“新”,不断否定自己,在艺术殿堂里不懈地探索努力。画界评称:先生的突破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里程碑的划时代意义;其画作已达入禅之妙境,精气神韵撩人心魄。  
        记者: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刘南平:一生都在执着追求艺术。父亲特别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不慕任何头衔虚名,我想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当今受画界和社会敬重的一个主要原因。除了画画,父亲从来不问画外之事,也从不曾想他画这画值多少钱,完全按照自己的追求去画。他说,要趁现在画得动多留些作品,将来献给社会。除了绘画之外,父亲在生活上比较低能,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曾经还有被人骗走钱的经历。  
        父亲对生活、对艺术一直饱含创作的激情,80岁的时候,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不为陈矩束,画气不画形,对此狂如醉,八十正当春。”他还有一颗童心,有童趣,天真。在达州的时候,父亲每天都要出来散步,和孩子们做游戏,藏猫,装怪相,很合得来。现在住在成都,小区外国人很多,他和外国小孩也打得火热,很喜欢逗他们。在他看来,与孩子玩,也能学到东西。  
        记者:你从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是?  
        刘南平:友善、宽容、感恩。父亲对人亲切,从不摆架子,他总说,自己是大巴山的儿子,他这一生最大的安慰,莫过于为大写意中国画作点探索,为家乡增光。  
        记者:这些年为了照顾父亲,让他能够潜心创作,你和爱人都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甚至爱好,是这样吗?  
        刘南平:我从47岁内退至今,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照顾他,做他的助手。以前我喜欢摄影,画画,写点东西,但现在没有时间了,我觉得为父亲做点牺牲也是应该的。父亲和我有时更像是朋友,他的作品第一个欣赏者一定是我,而我的意见他往往也会听。  
        记者:刘老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回达州看看?  
        刘南平:父亲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在成都的日子,他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他在达州的老同事、老朋友,嘴里也时常念叨他们。父亲一直有个想法,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举办一场感恩回馈画展。  
        2008年4月,父亲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了感恩故乡从艺八十年回顾展,画展获得极大成功。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及省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画展。时任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主席钱来忠先生在前言中写到,“观先生之画作不仅是享受中国当今最顶级的绘画艺术盛筵,更会感受到狂放的生命力之震撼和人生境界之升华。”原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肖峰在贺信中写到,“他是巴山之子、名师高徒、博古通今;禅心画艺、兼容中西。肆意墨韵、继往开今。”  
        记者:我们期待着,也祝愿刘老身体健康,感谢你接受本报专访,谢谢!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