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戏剧新闻 > 详细内容
《西施》大歌剧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
发布时间:2010/4/3  阅读次数:14159  字体大小: 【】 【】【
  《西施》首演既赢得观众的关注,昨天,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文化名人与观众同聊歌剧《西施》的艺术教育活动中,《西施》就是希望通过这个通道来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著名电影演员张铁林自曝因为看了歌剧《西施》而喜欢上了张立萍,成为中国歌剧的粉丝。而原来并没有安排张立萍出场的活动中,扮演西施的张立萍突然来到观众中间,也让很多看过歌剧《西施》的现场观众倍感亲切。

 由邹静之编剧、雷蕾作曲的中国原创歌剧《西施》即将作为2010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开幕演出再次登台。去年《西施》首演既赢得观众的特别关注,人们特别关注这部作品怎样用西洋大歌剧形式表现中国古典美人的高贵与她对祖国的热爱。编剧邹静之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歌剧这种形式是通向世界文化的一个通道,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个通道去传播中国文化呢?《西施》就是希望通过这个通道来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  
  邹静之谈到剧本创作时说:“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这部歌剧的戏剧性外,我更看重这部歌剧是用散文诗的形式写成的,因为中国歌剧的戏剧性在过去的民族歌剧中也有,是用板腔体唱词表现的,而西洋大歌剧的形式则不适合用合辙押韵的传统诗词的形式表现。记得在写前一部歌剧《夜宴》时,开始时想写《西施》,用的就是新诗的形式,拿到作曲家那里被告知不行,后来才运用古诗词的形式写出了《夜宴》。而这一次《西施》的创作完全用散文诗的形式去写,是符合大歌剧音乐创作的。因为大歌剧的音乐要随时随着情感抒发起伏,用散文诗的形式写更能表达人物情真意切的感受。因此,我说这部歌剧是最像大歌剧的作品,其中的元素又是大众的,是民族的。在创作中我还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在人们心中的西施其实只是一个符号,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符号,而我创作时感到的踌躇是要不要打破这个符号,打破它,就可能很危险,要写西施内心纠结和矛盾,很容易失败,而这次创作遵守的原则是不破坏西施的符号,展示其高度的美好,展现高贵的女人和她的祖国的故事,符号没有打破,没有矛盾,只有美好。”  

  作曲家雷蕾是第一次创作这部歌剧,她告诉记者:“这部歌剧是应国家大剧院的邀请创作一部西洋歌剧模式的中国歌剧,在音乐上是咏叹调和宣叙调等组成的,而不是中国戏曲板腔体的音乐,但它表达的是中国的元素和中国人的情感。在全剧中,我更欣赏那些群众场面的合唱,那些表现群众百姓和士兵的合唱场面有着很强的戏剧感染力。特别是当着越国的百姓,吴王让越王下跪的场面,合唱展现的矛盾冲突是不一般的震撼。虽然是西洋歌剧的模式,但剧中运用了古曲《绸缪》音乐元素进行改编,把它作为主题音乐延伸发展,因此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情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